《凤山骊歌十章送徐侯戢斋赴召入都·其六》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凤山骊歌十章送徐侯戢斋赴召入都》中的第六章。陈恭尹以豪迈之笔,描绘了对友人徐侯戢斋即将赴京应召的离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友人才华的赞誉。
“度海空传汉伏波,高桥重架石巍峨。”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和形象的描绘,将友人的远行比作古代汉朝的伏波将军渡海作战,同时也比喻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友人如同重新架起的高桥,稳固而雄伟。这里不仅赞美了友人的坚韧与勇敢,也暗示了友人在新环境中将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前作者皆豪俊,事业曾吴孰较多。”这两句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赞颂,指出过去那些伟大的作家和英雄都是豪杰之士,他们的成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里的“曾吴”可能是指吴国的历史人物,但具体指代对象不明确,可能是泛指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这句话既是对友人即将踏入的官场生涯的期待,也是对友人能够像历史上的豪杰一样,做出卓越贡献的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既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又充满了对友人未来成就的期待和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深远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