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鱼非水德,无徒势云孤。
鱼岂离于水,潜渊转江湖。
人岂离于世,适将他有图。
百人(bǎi rén)的意思:形容人多,人群众多。
不亿(bù yì)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几乎没有。
吹竽(chuī yú)的意思:指吹奏竽乐,比喻自吹自擂,自我吹嘘。
达常(dá cháng)的意思:达到常态;达到正常或平常水平。
贵知(guì zhī)的意思:贵重的知识,宝贵的智慧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水德(shuǐ dé)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行为端正,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
通变(tōng biàn)的意思:通常指事物变化无常、不稳定。
无徒(wú tú)的意思:没有学生或徒弟。
先觉(xiān jué)的意思:预感,预知事物将要发生的迹象。
抑亦(yì yì)的意思:即使,尽管
至清(zhì qīng)的意思:非常清澈、纯洁
至察(zhì chá)的意思:指非常聪明、观察力敏锐,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
这首诗以"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开篇,寓言般地阐述了一个道理:过于清澈的水无法滋养鱼类生存,同样,过于苛刻的人际关系难以凝聚朋友。接着,诗人通过比喻,指出鱼并非真的离开水,而是藏于深水或随波逐流;人也并非必须脱离社会,可能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或有其他打算。
接下来,诗人强调了智慧在于懂得变通,既要了解事物的一面,也要理解其深层含义,这样才能适应常态。他提醒人们不应固步自封,也不可过度猜测他人意图,这样才是明智的表现。最后,诗人以"吹竽三百人,隐笑齐宣王"作结,借古事寓意,暗示在复杂的社会中,有时需要像滥竽充数者那样,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以保全自身或达成某种目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处世哲学,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弘历作为清朝皇帝,此诗或许也寓含了他对治国理政的某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