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石如骐驎:石头形状如同神话中的麒麟。
岩作室:岩石自然形成住所。
秋苔:秋季生长的苔藓。
漫坛:遍布于祭坛。
净于漆:比涂了漆还干净光滑。
袈裟:僧侣所穿的袍子。
盖头:遮盖头部,比喻出家人的身份。
心在无:心中空无一物,指达到修行的高境界。
黄猿白猿:可能指不同种类或颜色的猿猴,也可能象征心境。
啼日日:每天都在啼叫。
- 翻译
- 石头像麒麟一样屹立,岩洞成为居室,秋天的青苔遍布祭坛,比漆还要光滑洁净。
僧袍覆盖头顶心却空无杂念,在这深山中,黄猿和白猿日复一日地啼叫。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中修建简陋住所的情景。"石如骐驎岩作室"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僧人的居所坐落于险峻的岩石之上,给人一种超然物外、寄身自然的感觉。"秋苔漫坛净于漆"则是对环境的进一步描绘,秋天的苔藓覆盖着地面,就像打扫干净的厅堂一样洁净,这不仅描写了景色,也暗示了一种清净无为的心境。
而"袈裟盖头心在无"一句,更深入地揭示了僧人的内心世界。袈裟是佛教僧侣的衣物,僧人用它来盖住头部,这里象征着对外界喧嚣的隔绝和屏蔽,而"心在无"则表明僧人的内心已达到了空明无我、超然世俗之境。
最后两句"黄猿白猿啼日日",通过描写山中黄白色的猿猴每天的啼叫声,增添了一种生动的野趣,同时也映衬出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客中守岁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离别难
佛许众生愿,心坚石也穿。
今朝虽送别,会却有明年。
满歌行
为乐未几时。遭时崄巇。逢此百罹。零丁荼毒。
愁苦难为。遥望极辰。天晓月移。忧来填心。
谁当我知。戚戚多思虑。耿耿殊不宁。祸福无形。
惟念古人逊位躬耕。遂我所愿。以兹自宁。
自鄙栖栖。守此末荣。暮秋烈风。昔蹈沧海。
心不能安。揽衣瞻夜。北斗阑干。星汉照我。
去自无他。奉事二亲。劳心可言。穷达天为。
智者不愁。多为少忧。安贫乐道。师彼庄周。
遗名者贵。子遐同游。往者二贤。名垂千秋。
饮酒歌舞。乐复何须。照视日月。日月驰驱。
轗轲人间。何有何无。贪财惜费。此一何愚。
凿石见火。居代几时。为当欢乐。心得所喜。
安神养性。得保遐期。为乐未几时。遭世崄巇。
逢此百罹。零丁荼毒。愁懑难支。遥望辰极。
天晓月移。忧来填心。谁当我知。戚戚多思虑。
耿耿不宁。祸福无刑。唯念古人。逊位躬耕。
遂我所愿。以兹自宁。自鄙山栖。守此一荣。
暮秋烈风起。西蹈沧海。心不能安。揽衣起瞻夜。
北斗阑干。星汉照我。去去自无他。奉事二亲。
劳心可言。穷达天所为。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安贫乐正道。师彼庄周。遗名者贵。子熙同巇。
往者二贤。名垂千秋。饮酒歌舞。不乐何须。
善哉照观日月。日月驰驱。轗轲世间。何有何无。
贪财惜费。此何一愚。命如凿石见火。
居世竟能几时。但当欢乐自娱。尽心极所嬉怡。
安善养君德性。百年保此期颐。
《满歌行》【汉·两汉乐府】为乐未几时。遭时崄巇。逢此百罹。零丁荼毒。愁苦难为。遥望极辰。天晓月移。忧来填心。谁当我知。戚戚多思虑。耿耿殊不宁。祸福无形。惟念古人逊位躬耕。遂我所愿。以兹自宁。自鄙栖栖。守此末荣。暮秋烈风。昔蹈沧海。心不能安。揽衣瞻夜。北斗阑干。星汉照我。去自无他。奉事二亲。劳心可言。穷达天为。智者不愁。多为少忧。安贫乐道。师彼庄周。遗名者贵。子遐同游。往者二贤。名垂千秋。饮酒歌舞。乐复何须。照视日月。日月驰驱。轗轲人间。何有何无。贪财惜费。此一何愚。凿石见火。居代几时。为当欢乐。心得所喜。安神养性。得保遐期。为乐未几时。遭世崄巇。逢此百罹。零丁荼毒。愁懑难支。遥望辰极。天晓月移。忧来填心。谁当我知。戚戚多思虑。耿耿不宁。祸福无刑。唯念古人。逊位躬耕。遂我所愿。以兹自宁。自鄙山栖。守此一荣。暮秋烈风起。西蹈沧海。心不能安。揽衣起瞻夜。北斗阑干。星汉照我。去去自无他。奉事二亲。劳心可言。穷达天所为。智者不愁。多为少忧。安贫乐正道。师彼庄周。遗名者贵。子熙同巇。往者二贤。名垂千秋。饮酒歌舞。不乐何须。善哉照观日月。日月驰驱。轗轲世间。何有何无。贪财惜费。此何一愚。命如凿石见火。居世竟能几时。但当欢乐自娱。尽心极所嬉怡。安善养君德性。百年保此期颐。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0267c66988024b870.html
老樵
何山老翁鬓垂雪,担负樵苏清晓发。
城门在望来路长,樵重身羸如跛鳖。
皮枯亦复汗淋沥,步强遥闻气呜咽。
同行壮俊常后追,体倦心烦未容歇。
街东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厉声唤。
低眉索价退听言,移刻才蒙酬与半。
纳樵收直不敢缓,病妇倚门待朝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