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居傍水,屋破也含清。
人烟藏荻渚,鸡犬闹潮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居住在山水之间的隐士形象。首句“谁家居傍水,屋破也含清”便已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破旧的房屋反而与周围的清澈水源相得益彰,透露出一种不拘形式、自然和谐的生活哲学。
接着,“兼是依山曲,果然似画成”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优美与和谐。山峦蜿蜒,房屋依山而建,仿佛一幅精心绘制的山水画,充满了艺术美感和生活的韵味。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人烟藏荻渚,鸡犬闹潮声”则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热闹与生机。芦苇丛中偶尔可见的人家,鸡鸣犬吠交织的晨昏,这些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让整个画面更加鲜活、生动,也更加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最后,“半掩门何意,主人爱月明”两句,将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半开的门户,似乎在邀请着月光的降临,主人对月光的喜爱,不仅仅是对外在美景的欣赏,更是内心世界的一种映照。月光下的宁静与和谐,与前文所描绘的自然风光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理想中的隐逸生活图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野外居所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活画卷,更是一种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
凄凄复凄凄,山路穷攀跻。
仆病卧草间,马困声酸嘶。
脱兔截道奔,穷狖上树啼。
崩湍一何哀,下落万仞溪。
昏黑投孤戍,洗我衣上泥。
下愚不可迁,大惑终身迷。
仕宦十五年,曾不饱糠粞。
客路少睡眠,月白闻号鸡。
欲行且复止,虎来茆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