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三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其十四》
《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其十四》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更穷诗债应难欠,纵懒书淫亦自添。

水外修眉翠巘,试凭张敞画浓纤。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翠巘(cuì yǎn)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

横翠(héng cuì)的意思:形容山林茂盛,绿意盎然。

诗债(shī zhài)的意思:指人们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债务。

修眉(xiū méi)的意思:修整眉毛,指修饰容貌。

应难(yìng nán)的意思:勇敢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鉴赏

这两句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王之道的作品,出自《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王之道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他承认自己的诗作可能会因循守旧、欠缺创新,而“更穷诗债应难欠”强调了这种创作困境,似乎是在自嘲连写诗都显得拮据和贫乏。"纵懒书淫亦自添"则表明即便是懒散地写出大量作品,也终究是自己的积累与习惯。

接下来的两句“水外修眉横翠巘,试凭张敞画浓纤”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观,其中“水外修眉横翠巘”形容山川河流间的青翠山脉连绵不断,而“试凭张敞画浓纤”则是说诗人想要借助唐代画家张敞的技艺,去描摹这种自然之美。"浓纤"一词特指用笔浓郁而细腻。

整体来看,这段诗文通过对比自己与古代名家的差距,以及表达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自我要求和艺术追求。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入秋无事案头偶有纸笔随意辄书如风扫华不伦不理故曰杂题·其九

千金蓄稚鼎,万金买良药。

未必悬鹑子,翻恋人间乐。

(0)

梁内史奉诏为谭司马治墓便道归省访余弇园得三绝赠之·其二

白发闾休倚,红颜且下机。

里中争诧说,内史锦衣归。

(0)

陈玉叔大参自淮以蜀中新诗见示有答

双鲤何妨识面迟,沾沾同调复同时。

争传正字初年句,近得夔州以后诗。

三峡风涛从此壮,九河云物待君奇。

祇园一壑差无恙,未遣干旄使者知。

(0)

小轩新构枕白莲池即碧莲也一丘岿然池上三方皆竹闲居偶成四章·其四

佛书置不读,玄言谁与酬。

惟将嗒然意,来坐兹轩幽。

红萼总飞尽,黄莺犹滞留。

不知春色好,那得送春愁。

(0)

歌赠大宗伯袁公抑之七十

尚书自起东山卧,三月三台衮衣过。

冶城独湛冰壶色,大桁不受风尘涴。

烟花二月明堂深,是时君王在左个。

未悬大夫东郡车,且隐常伯南宫坐。

忆昔金闺并通籍,汝鸣朝阳谁敢和。

龙颜乍为尺疏回,鼠胆惊从一时破。

青衫举国望风彩,绛帐诸生承咳唾。

不斋偶成大常醉,没齿已分首阳饿。

相君耽耽日虎视,安能使汝终轗轲。

天上征书凡几下,眼前遗直唯一个。

岂惟公望重耆硕,予亦婆娑成老大。

鹏扶鴳息夸各适,蝇利蜗名爱偏挫。

二十四考今甫始,万八千岁谁独柰。

投分窃比松柏坚,有诗肯随燕雀贺。

异时真有抑之篇,为箴百岁武公惰。

(0)

送喻隐云先生归常德

清微大赤天,往往多阙职。

欲铸人间人,去充蕊珠伯。

昙师诞先登,余乃甘旧谪。

七载犹滞淫,三环同弃掷。

幸逢喻少君,喜气满大宅。

银海湛澄波,玉池漱灵液。

倾盖若古欢,披襟庆新得。

自云少无赖,陆博恣酒色。

行尸鲜生望,立骨怆期迫。

偶从衡岳归,乍迷襄城迹。

道逢二仙长,不饮亦不食。

揖我雾露中,栖我石崖侧。

蹲鸱喂我饥,苍藓分我席。

夜分仍见怜,软语相慰藉。

玄牝岂异门,谷神有真的。

一气皎指南,众星皆拱北。

始若晋阳甲,祛除靖肘腋。

继如时雨师,九有咸荡涤。

铁鼓以次开,金轮长不息。

坎离本天媾,任督宁二脉。

九宫渐充盈,百体各轻适。

何必守庚申,然后蠲死籍。

余意了不疑,三宿而自获。

方欣顺风拜,忽杳凌空舄。

邂逅成暌违,仓皇悸心魄。

叶叶云四起,亭亭鹤一只。

宛宛武陵红,迢迢洞庭碧。

君担日月行,遗余天地塞。

前因已小露,后果莫轻悉。

大道故不私,元机帝深惜。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