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出见歌舞,暮归见歌舞。
- 鉴赏
这首诗名为《经言》,由明代诗人释函可创作。诗中描绘了朝与暮之间,人们生活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早晨,人们在歌舞中迎接新的一天;而到了晚上,他们又在黄土中结束一天的生活。这种对比鲜明的描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朝出见歌舞,暮归见黄土。”这两句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早晨,人们在歌舞中欢庆,充满活力与希望;而夜晚,当太阳落山,一切归于平静,黄土覆盖大地,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这种从欢乐到哀伤的转变,让人不禁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接下来的两句“此事未足奇,所奇在何处。”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指出,这样的生离死别并非罕见,而是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现象。真正的奇观,不在于生命的起始与终结,而在于人们如何面对生死,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意义,如何在日常的歌舞与劳作中找到生活的乐趣与价值。
释函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哲学探讨。他提醒读者,尽管生命终将走向尽头,但在这短暂的旅程中,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刻,享受生活带来的欢乐,并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与力量。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林道士归茅山
多载事茅君,麻衣与葛巾。
眼知人贵贱,心鍊己形神。
丁甲常为使,王侯不得臣。
华阳归洞晚,芝草几回春。
中秋无月感而作歌
天时相催日如流,今夕何夕云中秋。
不见佳月默有感,试走退笔书其由。
去年此时汝川客,一病缠绵真险厄。
贪生强乐寸心酸,与死为邻片纸隔。
破窗髣髴光朦胧,推枕起来呼小童。
问云月高今几尺,答以云生俄灭踪。
拥衾独坐谩空想,纵有桂华未能赏。
重城几许追欢娱,终宴无聊徒怅望。
而今一榻烟村中,稍喜时同事不同。
世味淡薄幽意足,元和咽漱真气充。
步屧出门舒逸兴,清风洒面衣襟冷。
暗雨淅沥作寒声,浓云黯黪无光影。
月兮月兮胡寡情,故向良时多不明。
无乃韬光不自满,故能养兔得长生。
我今解悟月深意,荣华咄嗟复凋悴。
归来塞窗仍闭门,众人昭昭我独昏。
《中秋无月感而作歌》【宋·邓深】天时相催日如流,今夕何夕云中秋。不见佳月默有感,试走退笔书其由。去年此时汝川客,一病缠绵真险厄。贪生强乐寸心酸,与死为邻片纸隔。破窗髣髴光朦胧,推枕起来呼小童。问云月高今几尺,答以云生俄灭踪。拥衾独坐谩空想,纵有桂华未能赏。重城几许追欢娱,终宴无聊徒怅望。而今一榻烟村中,稍喜时同事不同。世味淡薄幽意足,元和咽漱真气充。步屧出门舒逸兴,清风洒面衣襟冷。暗雨淅沥作寒声,浓云黯黪无光影。月兮月兮胡寡情,故向良时多不明。无乃韬光不自满,故能养兔得长生。我今解悟月深意,荣华咄嗟复凋悴。归来塞窗仍闭门,众人昭昭我独昏。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9067c6785a0ccb0281.html
水龙吟·其二海棠
世间无此娉婷,玉环未破东风睡。
将开半敛,似红还白,馀花怎比。
偏占年华,禁烟才过,夹衣初试。
叹黄州一梦,燕宫绝笔,无人解、看花意。
犹记花阴同醉。小阑干、月高人起。
千枝媚色,一庭芳景,清寒似水。
银烛延娇,绿房留艳,夜深花底。
怕明朝、小雨濛濛,便化作燕支泪。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