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屋意自惬,雨交群息初。
气通琴幌润,声断画檐疏。
这首《秋斋夜听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陆深在秋夜的书房中,独自聆听窗外的雨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林屋意自惬”,开篇便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愉悦,仿佛他与自然界的某个角落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雨交群息初”,描述了雨的到来,使得万物暂时停歇,世界变得安静而祥和。
接着,“气通琴幌润,声断画檐疏”两句,细腻地描绘了雨滴与环境的互动。琴幌(悬挂着琴的帷幔)因雨水的滋润而显得更加柔和,雨声在画檐(装饰有图案的屋檐)上逐渐稀疏,营造出一种渐入佳境的听觉体验。
“独火明深竹,方床满旧书”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一盏孤独的灯火照亮了深竹,映照出书房内堆满了旧书的景象,既体现了诗人的学识渊博,也暗示了他在知识海洋中的沉浸与探索。
最后,“夜阑清更彻,岂敢少吾庐”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雨声的深深迷恋,以及对书房(即“吾庐”)的依恋之情。即使夜已深沉,雨声依然清晰可闻,诗人不愿离开这充满书香与静谧的居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空间的珍视,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