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及长桥尽,滩回七里迷。
还应坐筹暇,时一梦荆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夏日景象。"落日太湖西,波涵万象低"两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背景:夕阳下山,一切景物都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这不仅描绘了眼前的风光,也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接下来,"藕花熏浦溆,菱蔓匿凫鹥"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刻画水边的景致。藕花的香气在空中弥漫,菱角和莲藕在水中交织,使得水鸟(凫鹥)隐藏其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树及长桥尽,滩回七里迷"两句,则进一步展开了这一夏日的宁静氛围。树木和长桥在视野中逐渐消失,而水流在七里的距离上蜿蜒曲折,形成了一种迷离感。这既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暗示着诗人对于远方某处的怀念之情。
最后,"还应坐筹暇,时一梦荆溪"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闲暇时光里安坐片刻,或许会有一瞬间的幻觉,梦见自己回到曾经游历过的荆溪。这既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追怀,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夏日闲适时光的享受,以及对旧游之地的无限留恋。
一镜持照君,尽见君妍拙。
馀镜复照我,镜镜皆肖绝。
君我同镜华,等无可喜悦。
念居历劫中,几聚还几别。
君显我之明,君隐我之灭。
终无至人术,水火不濡热。
感此相因依,微分为君竭。
木叶将斡壳,一视无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