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斋中二首·其一》
《忆斋中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高斋远眺西南见秋山。

景翳夕阴起,竹密幽禽还。

赏惬虑方融,理会心自闲

谁料今为客,寥落一窗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高斋(gāo zhāi)的意思:指高屋建瓴、高人一等的书斋。

会心(huì xīn)的意思:心意相通,心领神会。

理会(lǐ huì)的意思:关心、注意、重视

寥落(liáo luò)的意思:形容稀少、空旷、荒凉。

谁料(shuí liào)的意思:表示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没有预料到。

西南(xī nán)的意思:指方向或位置在西南方向,也可引申为指西南地区。

夕阴(xī yīn)的意思:指太阳落山之前的晚霞,也比喻事情即将结束或走向衰落的状态。

幽禽(yōu qín)的意思:幽静的鸟类,比喻隐居、不事非非的人。

远眺(yuǎn tiào)的意思:远远地看。

自闲(zì xián)的意思:自己安排空闲时间,自我放松和休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斋远眺的情景,将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首句“高斋一远眺,西南见秋山”,开篇即以“高斋”点明地点,通过“远眺”引出所见之景——西南方向的秋山。这一景象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也预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接着,“景翳夕阴起,竹密幽禽还”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山林间的光影变化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夕阳的余晖透过茂密的竹林,映照在地面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同时,归巢的鸟儿穿梭于竹林之间,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和谐,仿佛是大自然最真实的乐章。

“赏惬虑方融,理会心自闲”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内心感受。在欣赏自然美景的过程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释放,忧虑消散,心灵得到了宁静与平和。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不仅让诗人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最后一句“谁料今为客,寥落一窗间”则透露出诗人作为客居他乡之人的情感。尽管眼前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但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寂寞感依然难以避免。这句诗以淡淡的哀愁收尾,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美丽画卷,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在自然美景的映衬下,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而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当下处境的感慨,则增添了作品的深度与情感的丰富性。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南川八景·其二

积雪满溪山,朱门昼深闭。

一棹晚冲寒,萧然直钩意。

(0)

杂咏十三首·其十

材大难为用,心高不易招。

穷通各有为,岂独会稽樵。

(0)

和徐学士琼送危昌言诗大朴之孙也

自是丹山五色雏,至今文采与群殊。

江湖浪迹惟琴剑,丘壑閒情有画图。

吴苑清霜枫叶落,楚乡寒月雁行孤。

相逢却忆先公事,惆怅才名老宦途。

(0)

题俞章怀椿卷

肠断高林泪迸泉,萧萧风叶夕阳天。

春秋望绝八千岁,日夕愁过百万年。

有约松筠空自好,无情桥梓为谁妍。

燕山路杳人何在,丹桂寒香益惘然。

(0)

四月十三日游灵隐二首·其二

灵鹫峰边合涧东,风光不与昔游同。

春蚕作茧柔桑尽,社燕移巢旧巷空。

风荡泉声犹振激,雨阴山色久溟濛。

结茆便欲岩栖老,时物惊心归兴浓。

(0)

于景瞻宅赏牡丹花时已过感而有作呈诸公属和·其二

何处相携宴牡丹,年年三月在长安。

也知白首联诗坐,不似青春把酒看。

罗幛无风香气暖,金盘有露玉容寒。

故情不逐韶华改,遍倚斜阳十二阑。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