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郑先辈及第西归》
《送郑先辈及第西归》全文
唐 / 徐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春晚缑山路,华光翠微

怜君持郤桂,归去莱衣

故国几人在,浮生万事非。

唯当拭病眼,看子九霄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病眼(bìng yǎn)的意思:形容眼睛生病或眼睛看东西有问题。

春晚(chūn wǎn)的意思:春晚是指中国新年期间在晚上举行的盛大演出。春晚是中国最重要的电视节目之一,也是庆祝新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翠微(cuì wēi)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浮生(fú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如浮云般短暂而虚幻。

缑山(gōu shān)的意思:指人们努力奋斗,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

故国(gù guó)的意思:指自己出生或长大的地方,故乡。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华光(huá guāng)的意思:指光彩照人,华丽耀眼的光芒。

九霄(jiǔ xiāo)的意思:形容非常高远,极其广阔。

莱衣(lái yī)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破衣烂衫。

山路(shān lù)的意思:比喻困难险阻的道路。

万事(wàn shì)的意思:万事如意是一个祝福的词语,意思是希望一切事情都能如愿以偿,顺利成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的文人徐铉所作,名为《送郑先辈及第西归》。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春晚缑山路,华光满翠微。”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缑山路上,华美的光芒洒满了翠绿的山峦,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景象,预示着郑先辈即将踏上充满希望与光明的道路。

颔联“怜君持郤桂,归去著莱衣。”表达了诗人对郑先辈的深切关怀与祝福。郤桂,古代传说中的仙树,象征着才华横溢;莱衣,古代孝子为父母制作的衣物,此处借以表达对郑先辈归家后能尽孝的期待。这两句诗既是对郑先辈才学的赞美,也是对其家庭生活的美好祝愿。

颈联“故国几人在,浮生万事非。”则流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故国,指故乡或已逝去的美好时光;几人在,意味着朋友、亲人可能已经离散,表达了对友情和亲情的珍惜。浮生,即短暂的人生;万事非,意味着世事多变,一切都不再如初。这两句诗蕴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让人感受到岁月流转、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唯当拭病眼,看子九霄飞。”则是诗人对郑先辈未来成功的期许与鼓励。拭病眼,意为擦亮眼睛,以更清晰的目光看待未来;九霄飞,比喻高飞远扬,达到极高的成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郑先辈能够克服困难、展翅高飞的坚定信念和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对友情、亲情和人生价值的颂歌。

作者介绍
徐铉

徐铉
朝代:唐   字:鼎臣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生辰:916年—991年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猜你喜欢

次龙门韵并柬宋宪章钟仲渊

雪后龙门步早春,老禅风骨净无尘。

鹍弦白雪吟《山鬼》,茧楮乌丝写洛神。

天近可招牛渚客,月明长送虎溪人。

钟繇宋玉工词翰,来往风流莫厌频。

(0)

故园自适

过雨啼莺著意闻,晚香栏槛小桃春。

时光怪杀空归去,似倩垂杨绾住人。

(0)

望吴山

吴越游程熟,溪平驿路分。

夕阳回浦树,秋色满湖云。

曲溆船孤棹,凄风雁独闻。

浣花茅屋小,别思梦纷纷。

(0)

秋日李氏东堂同长蘅观曝图画张伯夜贻画笔柬谢

秋云杲杲天景澄,高堂与客翻湘藤。

潇湘水阔愁嘉陵,江花有情遥沾膺。

閒门此时无人应,紫毫一束烦高朋。

鸡距脱手新锋棱,未忍用点屏间蝇。

青松短檠临层冰,颠崖老树云门僧,貌君布袜予行縢。

(0)

为王衡题画竹

美人手持白纨扇,画出亭亭竹数竿。

为爱此君心事好,最宜炎暑最宜寒。

(0)

送董伦南还次其留别元韵二首·其二

莫将琴剑老京华,到处溪山即是家。

惟有薰风能解愠,不辞相伴到天涯。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