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方艰便猛回,此心未老已先灰。
《送柳子玉赴灵仙》全文
- 注释
- 世事:指世间的事情或遭遇。
艰:艰难困苦。
猛回:猛然醒悟,突然转变。
此心:指自己的心志。
未老:尚未衰老。
先灰:先变得冷淡或消沉。
何时:什么时候。
梦入:在梦中进入。
真君殿:道教中的重要殿堂,象征仙境或理想之地。
也学:也想模仿或尝试。
传呼:传达命令或呼唤。
观主:道教中的主持或尊者。
- 翻译
- 世事艰难时我突然醒悟
内心还未衰老却已先失去热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离别之情和个人境遇感慨。诗人巧妙地借用了道教的元素,如“真君殿”、“灵仙”,来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首句“世事方艰便猛回”,表明世界上的困难和挑战层出不穷,需要迅速地回应和面对。这里的“猛回”暗示了一种迫切感和无奈的心情。
接着,“此心未老已先灰”,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沧桑与消极。尽管年华尚未老去,但内心已经变得淡漠、疲惫,如同灰烬一般,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和活力。
第三句“何时梦入真君殿”,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梦入”表明这可能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愿望,而非现实中的真实现状。这里的“真君殿”是道教中的一种仙境,象征着纯洁、高尚和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也学传呼观主来”,则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无奈的表达。诗人仿佛在说,即便是像其他人那样学习掌握某种技艺或知识,也只是为了迎合世俗,去“观主”即观察和迎合那些有权势的人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世俗与精神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境遇的无奈感和深刻的内心独白。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严陵送别卷
我未识江生,而知生之名。
生年始十六,文采动群英。
乃父严州守,其学见之行。
承家今有子,贤路拟相仍。
吾友阮君浩,杨钦及其兄。
与生同笔砚,临别莫为情。
千里驰书来,祈我赠诗声。
诗以道情志,不以供人事。
矧我非善鸣,何以塞君意。
虽然仁者赠言古有之,要之其言不必寄。
尝闻君子学为己,请赠此语当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