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成在磨柱,心坚石自穿。
人皆可为舜,勿谓今无贤。
这首明代诗人庞嵩的《赠湛生》描绘了一位深思熟虑、潜心学问的人物形象。诗中通过“下帷见董子,三载不窥园”的描述,展现出主人公对知识的极度专注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如董仲舒那样闭门苦读。他与湛生交往,决心“誓不出庭轩”,表明他对学术追求的执着,连日常的庭院都不轻易涉足。
“针成在磨柱,心坚石自穿”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湛生的心志坚定,如同磨砺中的针,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坚韧不拔,最终穿透顽石。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也寄寓了诗人对湛生能够成为圣贤的期待。
最后两句“由此希往圣,岂徒盖前愆”表达了诗人希望湛生能以此为榜样,不仅弥补过去的不足,还能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成为像古代圣人一样的人物。整首诗赞美了湛生的品质和潜力,鼓励人们相信身边仍有贤能之人,具有积极的社会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