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坚之手,虽仅寥寥数语,却蕴含深意,展现了一位良宰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与虔诚之心。
“良宰多忧悯”,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良宰。这里的“忧悯”二字,不仅描绘出良宰面对民生疾苦时内心的沉重与忧虑,更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古代社会,宰相或地方官长被视为国家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百姓的福祉。因此,“良宰”一词不仅指出了人物的身份,也暗示了其行为的正直与品德的高尚。
紧接着,“虔诚谒庶神”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良宰对待民众的态度与方法。通过“虔诚”二字,可以看出良宰在处理政务、解决民生问题时所持有的敬畏之心与谦逊态度。他不仅关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注重与民众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通过“谒庶神”的方式,既表达了对民众的尊重与敬仰,也寓意着他愿意倾听民众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与疾苦。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代政治家以民为本的思想,以及通过宗教信仰来增强与民众之间情感纽带的智慧。
综上所述,《句》这首诗通过简短的两句话,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心怀苍生、谦逊虔诚的良宰形象,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在古代文学中,这样的形象不仅具有艺术魅力,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典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贺新郎·其九罗浮作
醉见千山面。晚晴初、蝉声未了,鸟声尤远。
知道仙人丹灶在,尚有陈灰犹暖。
但只恐、松枯石烂。
笑问年华应不换,又如何、洞里笙箫断。
还念我,去归晚。千岩万壑猿啼遍。
一思量、一回懊恨,一回泪眼。
岂是自家无仙骨,尚被红尘牵绊。
要分此、烟霞一半。
当日朱仙和葛老,更老黄、亦合同萧散。
上帝近,永容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