斸笋深裒土,分泉曲引渠。
鸟声林暝处,山色雨晴初。
此诗描绘了一位闲逸自得的隐士生活,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首句“身閒兼吏隐”点明了诗人既是官场中人,又追求内心的清静与自由,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接着,“兴味野人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斸笋深裒土,分泉曲引渠”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亲自参与农事活动的情景,通过“斸笋”(挖竹笋)和“分泉”(分泉水),展现了他对土地的亲近与尊重,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曲引渠”则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精心安排,体现了他的生活情趣。
“鸟声林暝处,山色雨晴初”两句,通过鸟鸣与山色的变化,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感悟。尤其是“雨晴初”,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寓意着心灵的洗涤与净化。
最后,“碌碌惭无补,侯门肯曳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官场中的角色感到些许愧疚,同时流露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侯门”象征着官场的繁杂与束缚,而“曳裾”则是指在官场中低三下四的行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与追求自由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生活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官场现实的反思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