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九 日 陪 颜 使 君 真 卿 登 水 楼 唐 /皎 然 重 阳 荆 楚 尚 ,高 会 此 难 陪 。偶 见 登 龙 客 ,同 游 戏 马 台 。风 文 向 水 叠 ,云 态 拥 歌 回 。持 菊 烦 相 问 ,扪 襟 愧 不 才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才(bù cái)的意思:指自己才能不高,能力有限。
登龙(dēng lóng)的意思:指升迁到高位或者取得重要成就。
风文(fēng wén)的意思:指人的行为或言辞风度文雅,举止得体。
高会(gāo huì)的意思:指高明的智慧和才干。
荆楚(jīng chǔ)的意思:指湖北和湖南两个省份,也用来表示楚地。
马台(mǎ tái)的意思:指马蹄踏脚,比喻人才出众,有特殊的才能。
同游(tóng yóu)的意思:一同游玩、同行旅游
戏马(xì mǎ)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被人任意摆弄、戏弄,失去自主权。
相问(xiāng wèn)的意思:互相询问或交谈。
游戏(yóu xì)的意思:指娱乐、嬉戏、玩耍等活动。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戏马台(xì mǎ tái)的意思:指虚构的、不真实的事物或场景。
- 翻译
- 重阳节在荆楚之地依然盛行,这样的盛大会我难以参与其中。
偶尔遇到身居高位的宾客,一同在戏马台上嬉戏。
文采飞扬如同风拂水面层层叠叠,云的姿态似乎也围绕着歌声回旋。
手捧菊花却因频繁的问候感到困扰,摸着衣襟惭愧于自己的平庸无能。
- 注释
-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荆楚:古代楚国地区,大致包括现今的湖北、湖南一带。
高会:盛大的聚会或宴会。
登龙客:比喻地位显赫的宾客,如同登龙门之鱼,可化龙升天。
戏马台:古迹名,多处有之,此处泛指游乐之地。
风文:指文采飞扬,如同风一般自由流畅。
云态:形容云彩变化多姿,这里比喻环境的优雅。
持菊:手持菊花,菊花在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
烦相问:因不断的问候而感到有些烦恼。
扪襟:摸着衣襟,表示自省或惭愧。
不才:自谦之词,指自己没有才能。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重阳佳节的欢聚景象。"荆楚尚重阳,高会此难陪"表达了对这难得的美好时光和集体聚会的珍惜之情。"偶见登龙客,同游戏马台"则展现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嬉戏玩耍的情景,其中"登龙客"指的是有才能或有抱负的人,而"游戏马台"则是古人游乐的场所,象征着彼此间的欢愉和自由。
"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中,“风文”指的是风格优雅的诗词或文章,与“云态”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凡尘、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而"拥歌回"则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尽情歌唱的情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持菊烦相问,扪襟愧不才"流露出诗人在这样的欢乐氛围中,却感到自己的文学才能不足之处。"持菊"是指古人重阳节时所携带的菊花,而"扪襟"则是指拉住衣襟的动作,表示一种内心的不安和自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人际交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之美好、友情之珍贵以及个人才华之不足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余筑室梁溪之上三年而后成手植花木甚众遭值世故未尝得安居其间岁暮羁旅慨然念之因和渊明时运诗以见意
卜宅梁溪,成非一朝。面山枕冈,远市近郊。
脩竹茂林,翠连烟霄。松桂吐香,杞菊长苗。
旁临清流,尘缨可濯。小阁崷然,九峰远瞩。
岂无华宇,于我自足。兄弟埙篪,于焉相乐。
春服既成,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啸而归。
自我离群,潜然涕挥。拊心念旧,电往莫追。
今夕何夕,梦还我庐。稚子候门,两发髧如。
携幼入室,浊酒倾壶。慨我寤叹,谁复如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