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禁人四章·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先禁人四章(其二)》由明代诗人张萱所作,通过独特的构思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先禁人,禁人难禁心”,开篇即揭示了人性中难以抑制的欲望与冲动,即使外在有所约束,内心的渴望依旧难以完全被遏制。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是人类行为复杂性的体现,也是社会管理与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毕方魃蜮尽人形”,这里运用了神话中的形象来比喻那些看似非人的恶行,实际上却是由人类自身所为。毕方、魃蜮都是古代传说中的恶鬼,此处借以象征人性中的邪恶面,强调了恶行并非外在于人,而是源自于人性本身。
“壬子壬寅何日是,空教阿旁费追寻”,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壬子壬寅在这里代表特定的时间节点,暗示着某些特定时刻或事件,而阿旁则是佛教中地狱之名,象征着罪孽的惩罚。诗人提出的问题“何日是”,表达了对于这些罪孽何时能得到清算的疑问,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追求道德与正义时的困惑与无奈。整句话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对比,以及对地狱的隐喻,强化了对人性中恶念与善行之间冲突的思考。
综上所述,《先禁人四章(其二)》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思,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道德的困境以及社会秩序的构建等问题,展现了诗人对人类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