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极睡无离枕梦,橘边沽海半坛空。
《宿破寺》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宿破寺》由宋代诗人李龏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夜宿破败寺院的孤独与沉思之感。
首句“耻将兴废问休公”,透露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他不愿直接询问寺院兴衰之事,似乎在暗示对过往繁华与现今荒凉对比的无奈与哀叹。这里的“休公”可能是指寺院的高僧或已逝的僧侣,诗人以“耻”字开头,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变迁的尊重与敬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
次句“道似危途动即穷”,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所处的环境比作一条危险的道路,一旦行动就会陷入困境。这不仅指物理上的破败寺院,更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难与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接着,“冷极睡无离枕梦”,描绘了夜晚的寒冷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难以入眠,只能在梦中寻求一丝慰藉。这一句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助与渴望逃避的心态。
最后,“橘边沽海半坛空”,以“橘边”点明地点,暗示诗人或许是在海边的某个地方,而“半坛空”则说明了他所购之物的消耗殆尽,或是某种象征性的失落。这一句不仅反映了物质上的匮乏,也隐喻了精神层面的空虚与追求的无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夜宿破寺的经历,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命、历史与存在的深刻反思。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是李龏作品中的一篇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解梁书院四首·其二
诸君青云姿,宿志各高尚。
奋迅良有期,优游每中谅。
修礼慎逸居,稽古却支宕。
得师忻折衷,遵道决趋向。
我来坐兹堂,诵习惟睹创。
始信豪杰人,履历不虚妄。
科条从昔云,谦恭见今让。
文采虽所珍,躬行以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