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汴趋残水,到吴看早梅。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孙 隐 之 都 官 通 判 秀 州 宋 /梅 尧 臣 柳 条 枯 落 尽 ,不 折 意 徘 徊 。泛 汴 趋 残 水 ,到 吴 看 早 梅 。无 耽 听 鹤 唳 ,有 信 寄 鸿 来 。闻 说 闾 亭 改 ,灵 光 化 劫 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光化(guāng huà)的意思:光明的变化或转化。
鹤唳(hè lì)的意思:形容鸟类因恐惧而发出的尖厉叫声,比喻人处于极度恐惧或惊慌失措的状态。
劫灰(jié huī)的意思:指盗墓、掘坟。
枯落(kū luò)的意思:指植物枯萎凋谢,也比喻事物衰败、失去活力。
灵光(líng guāng)的意思:指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见解独到的才智。
柳条(liǔ tiáo)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柔软、弯曲、富有弹性。
闾亭(lǘ tíng)的意思:指官员履行职责,恪守法纪,不徇私情,不徇私欲。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闻说(wén shuō)的意思:听说;听闻
有信(yǒu xìn)的意思:有信指的是有信誉、有信用、有可靠的人。形容人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有信守承诺的品质。
折意(shé yì)的意思:指用言辞、行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图。
- 注释
- 柳条:枯落的柳枝。
尽:全部。
不折:不轻易折断。
意徘徊:犹豫不决。
泛汴:在汴河上漂浮。
残水:残存的河水。
吴:古代地区名,这里指吴地。
早梅:早开的梅花。
耽:沉溺。
听鹤唳:听鹤鸣声。
有信:期待着信息。
寄鸿来:通过鸿雁传递消息。
闻说:听说。
闾亭:古代的一种社区建筑。
改:改变。
灵光:象征神圣或智慧的光芒。
化劫灰:化为劫后余烬,比喻毁灭。
- 翻译
- 柳树已经枯黄凋零,我却还在犹豫不决。
乘船漂浮在汴河残存的水面,只为去吴地欣赏早开的梅花。
我不沉溺于听鹤的叫声,期待着远方鸿雁带来的消息。
听说那里的闾亭已经改变,昔日的灵光如今化为劫后的灰烬。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孙隐之都官通判秀州》,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孙隐之赴任秀州的关切与祝福。首句“柳条枯落尽”写出了季节的转换,暗示了离别的凄凉。"不折意徘徊"则寓言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不愿轻易折柳以表离愁。
接下来的两句“泛汴趋残水,到吴看早梅”,通过友人旅途中的细节,描绘出他将要面对的环境,汴水已近枯竭,而秀州的早梅则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无耽听鹤唳,有信寄鸿来",诗人希望友人不要沉溺于旅途的寂寥,而是期待着远方的书信如同鸿雁带来消息。
最后两句“闻说闾亭改,灵光化劫灰”,暗指友人所去之地可能发生了变化,昔日的辉煌可能已化为乌有,寓含了对友人仕途变迁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感伤,又有对友人的鼓励和对未来的期许。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