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鬓毛(bìn máo)的意思:指额角两侧的头发,用来比喻年龄。
迟明(chí míng)的意思:晚上才明白。
初见(chū jiàn)的意思:初次见面或初次接触。
出牧(chū mù)的意思:离开牧场,出去放牧牲畜。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扶桑(fú sāng)的意思:扶桑是指日本的古称,也用来比喻东方国家或东方文化。
横笛(héng dí)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在特定领域或某个方面表现出色,超过其他人或事物。
鸣高(míng gāo)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响亮。
平芜(píng wú)的意思:形容平坦无阻,平坦无奇。
骑马(qí mǎ)的意思:骑在马上去寻找马。比喻明明眼前就有的事物,却还要去找。
宿草(sù cǎo)的意思:指长期生活在某个地方或依赖某个地方的人。
雾露(wù lù)的意思:指早晨或晚间的露水,也用来比喻事物的短暂或虚幻。
无不(wú bù)的意思:没有不,表示全部都。
稚儿(zhì ér)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智力、才能等方面不成熟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出行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活气息。
首句“迟明骑马听鸡号”,以“迟明”点明时间,即天色微明之际,诗人骑马出行,耳边传来鸡鸣之声,营造出宁静而略带清冷的氛围。接着,“雾露纷纷上鬓毛”一句,通过雾气和露珠落在鬓发上的细节,形象地展现了清晨的湿润与凉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行走在野外的环境。
“烟宿平芜疑远水,风鸣高木听飞涛”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联想。平旷的草地在晨雾中显得如同远方的水面,而高大的树木在风中摇曳,仿佛是远处波涛的回响,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
“暖回宿草春初见,光动扶桑日欲高”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随着太阳的升起,冬日的寒意逐渐消散,草地上开始显现春意,阳光在东方的扶桑树上闪烁,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迎来光明与温暖。
最后,“横笛一声还出牧,稚儿无不笑吾劳”以笛声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诗的韵律美,也反映了诗人与周围生活的和谐共处。孩子们的笑声是对诗人辛勤出行的肯定与赞赏,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温馨互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出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与周围世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白鹿洞歌
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
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世烟云重。
我欲揽秀色,一一青芙蓉。
举手石扇开半掩,绿鬟玉女如相逢。
风雷隐隐万壑泻,凭崖倚树闻清钟。
洞门之外百丈松,千株尽化炎苍龙。
驾苍龙,骑白鹿,泉堪饮,芝可服。何人肯入空山宿?
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读。
赣上食莲有感
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共房头??,更深兄弟思。
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
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
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腊毒,素食则怀惭。
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
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
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