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教挑锦少,愁使织缣迟。
笼间娇鸟小,与尔一相思。
这首诗描绘了蚕熟时节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病痛、愁绪和自然界的动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蚕农在收获蚕丝时的辛劳与情感波动。
首句“蚕熟暮春时”,点明了时间背景——暮春时节,蚕儿成熟,正是收获蚕丝的好时机。接着,“多眠益有丝”一句,巧妙地将蚕儿的休息与产丝量增加联系起来,暗示了蚕农在忙碌之余,也需适当休息以保证蚕丝产量。
“病教挑锦少,愁使织缣迟。”这两句通过“病”和“愁”两个关键词,揭示了蚕农在收获季节可能面临的健康问题和心理压力,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其中,“挑锦”和“织缣”分别指代精细的丝绸制作过程,强调了蚕农工作的细致与艰辛。
“乳燕方衔药,凉蝉又噪枝。”这一联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乳燕衔药,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凉蝉的鸣叫,则为夏日的到来预热。这种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与蚕农的劳作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最后,“笼间娇鸟小,与尔一相思。”诗人将目光转向笼中的小鸟,以小鸟的娇小可爱,反衬出蚕农的辛勤与孤独。同时,“与尔一相思”一句,表达了对蚕农的深切同情与敬意,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巧妙融合,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味深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蚕熟时节蚕农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劳动的艰辛、自然的美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感染力。
吾祖曾师云谷仙,读书直下悟蹄筌。
道参太极本无极,易论先天与后天。
绿遍春风窗外草,香浮夜月沼中莲。
派分一勺濂溪水,道统绵绵万古传。
径苔深,念断无故人,轻敲幽户。
细草春回,目送流光一羽。
重云冷,哀雁断,翠微空,愁蝶舞。
荡鸣澌,游蓬小,梦枕残云惊寤。还识西湖醉路。
向柳下并鞍,银袍吹絮。事影难追,那负灯床闻雨。
冰溪凭谁照影,有明月、乘兴去。
暗相思,梅孤瘦、共江亭暮。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几番时事重论,座中共惜斜阳下。今朝翦柳,东风送客,功名近也。约住飞花,暂听留燕,更攀情语。问千牙过阙,一封入奏,忠孝事、都应写。
闻道兰台清暇。载鸱夷、烟江一舸。贞元旧曲,如今谁听,惟公和寡。儿骑空迎,舜瞳回盼,玉阶前借。便急回暖律,天边海上,正春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