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端然(duān rán)的意思:指态度端正,举止庄重,不苟且,不随便。
扶余(fú yú)的意思:
(1).古国名。位于 松花江 平原。 晋 太康 年间为 鲜卑族 慕容氏 所破,后复受他族频频袭扰,至 南朝 宋 、 齐 间消亡。参阅《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国》、《晋书·四夷传·夫馀国》。后借为假托的国名。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 扶餘国 。” 古直 《虬髯客》诗:“万丈红光海外起,坐拥 扶餘 作天子。”
(2).复姓。 唐 有司稼正卿 扶馀隆 。见《金石萃编·唐赠泰师孔宣公碑》阴《乾封祭文》。徼外(jiǎo wài)的意思:徘徊在外面,不敢进入。
裂地(liè dì)的意思:形容声音极大,震耳欲聋。
明夷(míng yí)的意思:指光明被熄灭、光明遭到破坏的意思,也表示国家陷入黑暗、社会动荡的状态。
摹拟(mó nǐ)的意思:
◎ 摹拟 mónǐ
同“模拟”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青海(qīng hǎi)的意思:指人或物的状态清新、纯洁,没有被外界所污染。
殷墟(yīn xū)的意思:指殷商时期的遗址,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兴盛和繁荣。
子明(zǐ mí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明智。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所作的《感事四首(其一)》。诗人以箕子流寓的故事为引,表达了对国家沦丧、殷商遗民命运的感慨。"箕子明夷后"暗指明朝的衰落,如同箕子被囚于荒蛮之地,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流亡境遇。"端然殊宋恪",诗人自比箕子坚守节操,不同于宋朝的屈服,表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
"终莫挽殷墟"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殷墟(指明朝)无法挽回的哀痛,"青海浮天阔,黄山裂地虚"描绘出壮阔而苍凉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破碎和人民的苦难。最后两句"岂应千载下,摹拟到扶余",诗人质疑后世是否能理解或重现他们这一代人的悲壮与忠诚,"扶余"可能指的是遥远的东北边疆,暗示了流亡的艰难和对故土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抒怀诗,借历史典故寄托个人的家国之痛,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