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新亭风玉与安素相应》
《新亭风玉与安素相应》全文
宋 / 钱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的然同德同声鼓瑟吹竽未平

悬玉两窗非有约,如何风动一齐鸣。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īntíngfēngānxiāngyìng
sòng / qiánshí

derántóngdìngtóngshēngchuījìnwèipíng

xuánliǎngchuāngfēiyǒuyuēfēngdòngmí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吹竽(chuī yú)的意思:指吹奏竽乐,比喻自吹自擂,自我吹嘘。

的然(de rán)的意思:形容态度坚定、毫不犹豫的样子。

风动(fēng dòng)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动力雄厚。

鼓瑟(gǔ sè)的意思:指人们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用心弹奏瑟琴,形容人心情舒畅,愉悦自得。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同声(tóng shēng)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人的声音同时出现,没有先后顺序。

同德(tóng dé)的意思:指志同道合,品行相同,具有共同的德行和价值观。

未平(wèi píng)的意思:未能平息、未能解决。形容问题或纠纷尚未得到解决或平息。

一齐(yī qí)的意思:指同时、一同的意思。

注释
然:然而。
同德:心灵相通。
定:确定,和谐。
同声:共鸣。
鼓瑟:弹奏瑟。
吹竽:吹笙。
尽未平:声音仍未停歇。
悬玉两窗:窗户上挂着的玉饰。
非有约:并无约定。
如何:为何。
风动:微风吹起。
一齐鸣:同时响起。
翻译
心灵相通,共鸣和谐,弹奏瑟和吹笙的声音仍未停歇。
窗户上挂着的玉饰并无约定,为何微风一起就能使它们同时响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共鸣的画面。"的然同德定同声",诗人以音乐比喻,表达人们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如同琴瑟和鸣,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理念。"鼓瑟吹竽尽未平"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共鸣的热烈和持久,仿佛各种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尚未停歇。

"悬玉两窗非有约",这里的"悬玉两窗"可能象征着窗户上的装饰或乐器本身,暗示着即使没有事先约定,自然的和谐也能显现。"如何风动一齐鸣"则揭示了风的作用,它轻轻吹过,使得原本静止的乐器随着风的律动而发出共鸣,增强了诗歌的动态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新亭风中的玉器与安素(可能是乐器或人的名字)的响应,寓言了人与人之间、理念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振,体现了诗人对和谐关系的赞美和向往。钱时作为宋代文人,其诗作常富含哲理,此诗也不例外。

作者介绍

钱时
朝代:宋   字:子是   号:融堂   籍贯:严州淳安

严州淳安人,字子是,号融堂。绝意科举,究明理学。江东提刑袁甫建象山书院,招主讲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荐授秘阁校勘,召为史馆检阅,求去,授江东帅属归。有《周易释传》、《学诗管见》、《融堂书解》、《四书管见》、《两汉笔记》等。 
猜你喜欢

谒明太祖陵

金陵莅止为巡方,展谒龙蟠奠桂浆。

保护遗规崇胜国,绍承家法礼前王。

开基洵是过唐宋,继叶无能鉴夏商。

形胜不须矜壮䴡,惟天佑德慎周防。

(0)

五令君诗·其四

瓜里仗声援,同仇首剡源。

崎岖岭峤魂,未忘兹弹丸。

(0)

以十洲春馈茶坞

十洲春色好,冲淡在神明。

坐笑浊醪浊,来投清圣清。

翩翩六从事,远到阖庐城。

风俗归来后,陶然移我情。

(0)

雪峤和尚双瓣香行

南湖侍御之诸孙,偶然堕落浮屠门。

虽然堕落浮屠门,依旧忠孝光大伦。

请看龙象纷蹴踏,座下何止三千人。

上瓣香终莫有分,以待海岸居士大善根。

辗然一晤传秘薪,比之妙喜得横浦,峨眉天半倍觉军持尊。

敬致一瓣香,上绍龙池君。

是谁足称后来秀,莫令海岸孤另伤寡群。

里中徐郎其殆庶,颠狂之中蕴道真。

俯视馀子陆陆如秋蚊。再寄一瓣香,以接西江云。

忽然不周山崩天柱折,恒河之沙亦狂奔。

海岸一瓣香,金刚洗出刀山痕。

南都半壁足慰钟山魂,徐郎一瓣香鹖冠。

闯入苍头军会稽,甲盾足陪胥江神。

重泉相逢定一笑,径山双虹贯日轮。

(0)

清化驿晚晴

但乞微阴趁旅程,出门更喜晚来晴。

不多斜日依山下,无数寒松送客行。

碌碡草枯平野静,陂塘潦尽小舠轻。

昨宵风雨兰江梦,心迹虚堂感濯缨。

(0)

陇州咏物诗四首选二·其一蝉

寄托在高旷,翻遭俗耳惊。

千崖集秋气,万木奏商声。

歌有楚骚逸,言如晋代清。

谅因发幽滞,天籁自孤鸣。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