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有远名,欲游先梦生。
飞猿涧底啸,灵鸟云间鸣。
影密楼台众,香繁草树荣。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老寺庙的宁静与神秘。开篇便提及“古寺有远名”,表明这座寺庙久负盛名,引人向往。而“欲游先梦生”则透露出诗人对此地的渴望和期待,那种心向往之的美好场景在踏入其境之前已在梦中预演。
接着,“飞猿涧底啸,灵鸟云间鸣”,猿吼与鸟鸣交织成曲,生动地展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猿啸于深谷之底,鸟鸣于云间,既形象地表达了寺院的幽静,也烘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影密楼台众,香繁草树荣”则是对寺院建筑与周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这里的“影密”和“香繁”都传递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里的清新空气和古老庙宇的沉淀历史。
最后,“何年照佛火,灿灿长光明”,诗人似乎在询问什么时候能够亲眼目睹寺中佛火的辉煌。这不仅是对时间的提问,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佛火象征着智慧与信仰,这里“灿灿长光明”则是那种智慧和信仰永恒照耀的心灵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院环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这处名寺的向往,以及对佛法和精神世界的渴求。诗中充满了动人的意象和深远的情感,是一首在意境上营造出超然物外之美的佳作。
江上花木冻,雨中零落春。
应由放忠直,在此成漂沦。
嘉艳皆损污,好音难殷勤。
天涯多远恨,雪涕盈芳辰。
坐哭青草上,卧吟幽水滨。
兴言念风俗,得意唯波鳞。
枕席病流湿,檐楹若飞津。
始知吴楚水,不及京洛尘。
风浦荡归棹,泥陂陷征轮。
两途日无遂,相赠唯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