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作春潭雨,潭深雨自灵。
稍集波惊沸,终为水共渟。
野阴连涧壑,芳忆湿兰苓。
战旌愁屡湿,鸣鬣振初停。
蓬开看浩渺,缨濯想清泠。
暝忆当窗见,宵宜到枕听。
漏天难比蜀,浊浪肯同泾。
未胜岑绝地,幽涕晚俱零。
草绿(cǎo lǜ)的意思:形容植物或景色的颜色非常绿,非常鲜艳。
浩渺(hào miǎo)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无法估量的样子。
鹤羽(hè yǔ)的意思:鹤羽意指鹤的羽毛,形容某人的衣着华丽,举止高雅。
涧壑(jiàn hè)的意思:形容山谷或峡谷的深远险峻。
鲛人(jiāo rén)的意思:指能够在水中自由活动的人,比喻游泳技术高超的人。
绝地(jué dì)的意思:陷入绝境或无法挽回的境地
枯涸(kū hé)的意思:指水源干涸,草木枯死,形容世界或事物极度干燥、贫瘠、无生机。
漏天(lòu tiān)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犹如水从漏洞中流失一样,无法挽回。
旅泊(lǚ bó)的意思:指旅途中的暂时停留
山居(shān jū)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
天难(tiān nán)的意思:指天灾人祸,大自然对人类造成的困扰和痛苦。
遥带(yáo dài)的意思:远远地看着,不敢接近。
杳冥(yǎo míng)的意思:形容遥远、昏暗、不可知的状态。
这首诗描绘了龙潭春雨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春雨与龙潭的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联“龙作春潭雨,潭深雨自灵”以龙喻雨,形象地描绘了春雨从深潭中涌出,仿佛龙腾跃起,赋予雨水以灵性。接着,“细迷江草绿,遥带海云腥”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雨细密如丝,滋润着江边的绿草,远处则弥漫着海云的腥味,营造出一种湿润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稍集波惊沸,终为水共渟”描绘了春雨汇聚成溪流,激起波涛,最终融入潭水之中,形成一片宁静的水面。接下来,“野阴连涧壑,芳忆湿兰苓”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雨覆盖了山野,湿润了山谷间的兰花,赋予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
“润岂遗枯涸,来应堕杳冥”表达了春雨的滋润无处不在,即使是干涸的土地也能得到滋养。“战旌愁屡湿,鸣鬣振初停”则以象征手法,描绘了春雨中的战斗场景,战旗被雨水打湿,马儿停止了嘶鸣,展现出春雨的柔和与力量。
“鹤羽飞疑堕,鲛人室罢扃”运用神话元素,想象鹤羽在雨中飘落,鲛人之家因雨水而关闭,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蓬开看浩渺,缨濯想清泠”则描绘了雨后蓬草的生长和人们在清澈的水中洗涤的情景,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暝忆当窗见,宵宜到枕听”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希望在夜晚能够透过窗户看到雨景,躺在床上聆听雨声。“漏天难比蜀,浊浪肯同泾”通过对比,强调了春雨的独特之处,难以与其它地方的雨相比。“旅泊家应断,山居梦转醒”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的游子的同情,以及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最后,“未胜岑绝地,幽涕晚俱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即使在最偏远的地方,也难免会有悲伤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