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衾判作空阶滴,滴到乾时也解晴。
- 翻译
- 即使喝下薄酒三杯也会醉意全无
雨点敲打稀疏的瓦片声清晰可闻
- 注释
- 薄酒:少量的酒。
醉不成:喝不醉。
雨:雨水。
敲:击打。
疏瓦:稀疏的瓦片。
破衾:破旧的被子。
空阶滴:落在空荡的台阶上滴滴答答。
乾时:直到干涸的时候。
解晴:象征着天气转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雨后天气即将转晴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对周遭环境的观察与感受。
“薄酒三杯醉不成”,诗人以此开篇,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怀,尽管酒意微醺,但尚未达到酩酣大醉的地步。这种生活情趣,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雅致,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态度。
“雨敲疏瓦见分明”,则是对外部环境的精细描绘。在这里,诗人捕捉到了雨滴落在瓦片上的声音,以及这种声音所带来的清晰感。雨声不仅是一种听觉体验,同时也映衬出雨后的空气之清新。
“破衾判作空阶滴”,这一句更是将细节刻画推向了极致。“破衾”指的是旧被单,诗人以此比喻天空中的云层,而“判作空阶滴”则形象地表达了雨水从破碎的云层中落下,形成了一道道看似可见的雨帘。这种描写充满了想象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锐感知。
最后,“滴到乾时也解晴”,则是对整个景象的一种总结。在这里,诗人指出,当雨滴停止,即“乾时”,天气即将转晴。这不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中自然循环的理解与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超脱于尘世纷扰,对自然变化持有敬畏之心的生命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通判国博中斋诗
天下以中为大本,天地得中能自生。
古之圣贤一用中,政刑礼乐万事平。
于戏后世中道丧,政分宽猛刑重轻。
礼非俭陋则奢僭,乐不专一须锵铿。
其间万事亦颇僻,或过不及谁与绳。
今公奋然力追救,大署中字为斋名。
谓中之迹不可见,粲焉其道存六经。
尚书洪范有皇极,春秋王道为权衡。
在易之爻贵二五,于诗无邪义甚明。
子思著篇究根柢,王通命说垂仪刑。
夜探群书味中理,鸡鸣而作还奉行。
出处语默皆时中,措诸万事无侧倾。
有时宾至相与乐,咏歌亦作中和声。
檐前竹树有中色,四序不改长青青。
公今一州贰守政,千里犹变中庸氓。
异时朝廷赞天子,扩之四海中道成。
至得摄齐升公斋,一听中论退服膺。
《通判国博中斋诗》【宋·强至】天下以中为大本,天地得中能自生。古之圣贤一用中,政刑礼乐万事平。于戏后世中道丧,政分宽猛刑重轻。礼非俭陋则奢僭,乐不专一须锵铿。其间万事亦颇僻,或过不及谁与绳。今公奋然力追救,大署中字为斋名。谓中之迹不可见,粲焉其道存六经。尚书洪范有皇极,春秋王道为权衡。在易之爻贵二五,于诗无邪义甚明。子思著篇究根柢,王通命说垂仪刑。夜探群书味中理,鸡鸣而作还奉行。出处语默皆时中,措诸万事无侧倾。有时宾至相与乐,咏歌亦作中和声。檐前竹树有中色,四序不改长青青。公今一州贰守政,千里犹变中庸氓。异时朝廷赞天子,扩之四海中道成。至得摄齐升公斋,一听中论退服膺。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167c714e0024b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