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规莫加圆,如矩莫加方。
况之三代士,斯言殊未当。
逝者如有闻,应亦以为平。
傲睨(ào nì)的意思:形容人高傲自大,目中无人。
不由(bù yóu)的意思:不由表示无法抵挡、无法控制,不由自主的意思。
巢父(cháo fù)的意思:指父亲长期在家中呆着,不务正业,不负责任。
辞荣(cí róng)的意思:指言辞光彩,名声显赫。
帝乡(dì xiāng)的意思:指帝王的故乡,也可指非常美好的地方。
帝王(dì wáng)的意思:指君主、国王或皇帝,也指统治者的权势和威严。
低昂(dī 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姿态或情绪低沉而昂扬。
东京(dōng jīng)的意思:指极远的地方,比喻离得很远或非常遥远的地方。
遁世(dùn shì)的意思:遁世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躲避尘世纷扰,远离尘嚣,过一种隐居的生活。
放还(fàng hái)的意思:放还是一个中国成语,意思是归还、交还。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故旧(gù jiù)的意思:指旧时的朋友、亲戚或熟人。
汉人(hàn rén)的意思:指中国汉族人民,也泛指中国人。
后贤(hòu xián)的意思:指在古代聪明有智慧、有才德的人。
还山(hái shān)的意思:指被逐出的人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也可比喻恢复原状或解决问题。
接迹(jiē jì)的意思:接触痕迹,寻找线索
节礼(jié lǐ)的意思:指以礼节为主的节俭、节约。
旧情(jiù qíng)的意思:旧情指的是曾经的感情或往事。
聚讼(jù sòng)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在一起争论、辩论的场景。
君臣(jūn chén)的意思: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表示君主与臣子应该互相尊重、忠诚。
慨慷(kǎi kāng)的意思:形容情感激动、豪情壮志
礼贤(lǐ xián)的意思:礼貌地对待有才德的人,尊重他们的智慧和品德。
两言(liǎng yán)的意思:指言语简短、简明扼要。
论议(lùn yì)的意思:指讨论、辩论或议论事物的内容和方式。
铭文(míng wén)的意思:刻在石碑、器物等上面的文字,用来纪念或警示。
名利(míng lì)的意思:指名声和利益。名利是指人们追求的声誉和财富,常用来表示人们对名望和利益的追求和渴望。
披榛(pī zhēn)的意思:披榛指的是穿过丛林或荆棘,形容人勇敢地冲破困难或障碍。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清节(qīng ji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操守正直,清廉节俭。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三徵(sān zhēng)的意思:指三个迹象或征兆,表示预示着某种情况即将发生或出现。
三代(sān dài)的意思:指祖父、父亲和子孙三代人。
适用(shì yòng)的意思:适合使用,适合应用。
饰词(shì cí)的意思:饰词是指在修饰名词时使用的词语,用来增强名词的修饰效果。
世士(shì shì)的意思: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石铭(shí míng)的意思:指人的名字或字号刻在石碑上,以示纪念或警示。
水阳(shuǐ yáng)的意思:水阳指的是水的阳面,比喻宽容、大度的胸怀。
讼端(sòng duān)的意思:指纷争或纠纷的起因和源头。
所长(suǒ cháng)的意思:指组织、机构或单位的负责人,也可以指某个领域或行业的权威人士。
颓荒(tuí huāng)的意思:形容事物衰败、荒废。
唾视(tuò shì)的意思:嗤之以鼻、轻蔑看待
望云(wàng yún)的意思:形容盼望不已,期待心切。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卧床(wò chuáng)的意思:指因病或伤势等原因而必须躺在床上休息或无法起身行动。
物色(wù sè)的意思:寻找;搜寻
新奇(xīn qí)的意思:指事物新颖、奇特、罕见,与众不同。
羊裘(yáng qiú)的意思:指贪图享受而不思进取的人。
遥遥(yáo yáo)的意思:非常远。
遥望(yáo wàng)的意思:远远地看着,期待着或思念着。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永言(yǒng yán)的意思:永远的话语;永不更改的言论。
由衷(yóu zhōng)的意思: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于焉(yú yān)的意思:指到了那个地方,就在那个地方停留或从事某种活动。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争光(zhēng guāng)的意思:争取荣誉和光彩
衷肠(zhōng cháng)的意思:指内心深处真实的感情和想法。
子陵(zǐ líng)的意思: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用来比喻人去世后留下的事物。
名利场(míng lì chǎng)的意思:指追求名誉和财富的社会竞争场所。
此诗《读钓台集》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通过对严子陵的描绘,展现了其遁世独立、不慕名利的人格魅力。诗中以严子陵为引线,探讨了理想人格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冲突与和谐。
首句“子陵遁世士”,开篇点出严子陵的隐士形象,他选择在乱世中避世,远离尘嚣。接着“因乱在齐邦”一句,暗示了严子陵在动荡时期选择隐居的原因。接下来的“羊裘物色中,三徵往帝乡”描绘了严子陵身着羊裘,三次被征召入朝的情景,表现了他虽受帝王礼遇,却始终坚守自我,不为名利所动的决心。
“傲睨帝王尊,唾视名利场”两句,直接表达了严子陵对权贵和名利的蔑视态度,强调了他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辞荣良足钦,适用非所长”则进一步说明了严子陵辞官归隐的原因,即他并不擅长官场的运用,更愿意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观其卧床对,岂不由衷肠”通过想象严子陵在床前的对话,进一步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生活的真挚情感。“愿从巢父流,接迹颍水阳”表达了诗人希望追随严子陵的脚步,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的愿望。
“诏许放还山,于焉渔且耕”描述了严子陵最终获得皇帝允许,回到山林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君臣义交尽,故旧情靡忘”则强调了严子陵与君臣之间的情谊,以及他对老友的怀念之情。
“希文守兹郡,披榛吊颓荒”提到另一位官员希文,他在严子陵的故乡修复废墟,表达了对严子陵精神的敬仰与传承。“饰词荐蘋藻,伐石铭文章”则说明希文通过诗歌和碑文的形式,纪念严子陵的高尚品德。
“节礼两言立,日月可争光”赞扬了严子陵的节操与礼仪,认为他的行为如同日月般光明正大。“如规莫加圆,如矩莫加方”以圆规和矩尺比喻严子陵的完美人格,强调其道德标准无可挑剔。
“后贤务新奇,论议太低昂”指出后来的学者过于追求创新而忽视传统,导致对严子陵的评价产生分歧。“遂令礼贤举,造化聚讼端”批评这种现象,认为对贤者的推崇应当遵循传统,不应引起争议。
“唯陵固汉人,清节起东京”强调严子陵是汉代的杰出人物,其清廉的品质在东京(洛阳)兴起。“况之三代士,斯言殊未当”对比三代时期的士人,认为对严子陵的评价并不恰当。
最后,“逝者如有闻,应亦以为平”表达了对严子陵的尊敬,认为即使他已经去世,也应得到公正的评价。“遥遥望云山,永言多慨慷”以景结情,表达了对严子陵高尚人格的无限敬仰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严子陵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高尚的人格,也反思了社会对理想人格的评价与传承,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传统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