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朔庭荒,人到朔庭老。
《月》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月”为主题,通过“我同明月来,一路照秋草。”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自己与明月联系起来,仿佛明月是他的旅伴,共同穿越了秋天的草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月到朔庭荒,人到朔庭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月光下的荒凉景象与人的衰老相映衬,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月光下的“朔庭”(可能指边远之地或荒凉之境)显得更加荒芜,而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也逐渐老去,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言哲理的艺术手法。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偶述
粤兹古黄国,麟史昔见书。
开郡领三邑,环境千里馀。
淮汉错犬牙,大江倚郭郛。
亦有邾子城,近在东北隅。
冈峦起千叠,苍峭夹井庐。
颇讶前朝意,乃视遐壤如。
元之既谪守,子瞻亦谪居。
竹楼冬听雪,赤壁夜凭虚。
适为此地幸,因之作名区。
至今江山间,光采被禽鱼。
我才愧慵陋,来寓情思舒。
兵后抚疮痍,野外恳荒芜。
努力砺名节,庶不负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