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清 明 郊 行 宋 /王 迈 年 例 清 明 是 暮 春 ,今 年 春 事 却 平 分 。故 添 一 闰 知 天 巧 ,欲 探 群 芳 奈 雨 频 。烟 树 对 人 愁 脉 脉 ,暮 山 似 我 老 陈 陈 。感 时 莫 洒 花 前 泪 ,不 道 中 原 涨 战 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道(bù dào)的意思:不合道理,不符合道德规范
陈陈(chén chén)的意思:形容事物陈旧、过时,缺乏新意。
春事(chūn shì)的意思:指男女之间的情事或性事。
感时(gǎn shí)的意思: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抓住时机,适应时代的要求。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脉脉(mò mò)的意思:形容目光柔和而深情。
暮春(mù chūn)的意思:指春季接近尾声的时期。
年例(nián lì)的意思:年例指的是按照一定规定或惯例每年必须做的事情。
年春(nián chūn)的意思:指新年的春天,也用来比喻新的开始或希望。
平分(píng fēn)的意思:平均分配,使各方面均衡。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群芳(qún fāng)的意思:指众多美丽的花朵,比喻众多出色的人才或美女。
洒花(sǎ huā)的意思:洒花指的是撒花,泛指庆祝或欢庆。
天巧(tiān qiǎo)的意思:指天意巧妙,事物发展或安排得天衣无缝,出乎意料而巧妙。
烟树(yān shù)的意思:指烟雾缭绕的景象,也用来形容大火燃烧时升起的浓烟。
战尘(zhàn chén)的意思:指战争的烽烟和尘土,也比喻战争中的杀伐和残酷。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愁脉脉(chóu mò mò)的意思:形容愁苦之情如同血管般流淌。
- 注释
- 年例:惯例。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
暮春:春季末期。
平分:平均分配,这里指春天的景象不特别突出。
闰:农历中的一种调整,增加一个月份。
天巧:自然的巧妙安排。
群芳:各种花卉。
雨频:频繁下雨。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
愁脉脉:含愁的样子。
暮山:傍晚的山峦。
陈陈:形容衰老。
感时:感慨时局。
战尘:战争中的尘土,象征战乱。
- 翻译
- 每年的清明时节正值暮春,今年春天的景象却显得格外寻常。
因此,额外增加一个闰月来感知大自然的巧妙安排,想要探寻各种花卉却常被频繁的雨水阻碍。
烟雾笼罩的树木仿佛含愁脉脉地看着人们,傍晚的山峦像我一样显得苍老疲惫。
感慨时事,不要在花前落泪,因为不知道中原地区正弥漫着战争的尘埃。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郊野风光图。在这个季节,自然界显现出一种平和与宁静,但诗人却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怀。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
“故添一闰知天巧”,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神奇造化的赞叹,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中无法预测的变数的无奈。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今年春事却平分”则暗示了一种平淡甚至不足的状态。
“欲探群芳奈雨频”,诗人表达了想要深入花丛,去探寻那些鲜艳的生命力,却又被频繁的雨水所阻挠。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中的种种困扰。
“烟树对人愁脉脉,暮山似我老陈陈”,则是诗人通过景物抒发其个人情感。春天即将过去,自然界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之色,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无常感受。
“感时莫洒花前泪,不道中原涨战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但即将消逝的春天景色,不忍心在花前洒下悲伤之泪。同时,通过“不道中原涨战尘”一句,诗人暗示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混乱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自然美景与个人命运、时代变迁的深刻体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