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怨(āi yuàn)的意思:形容悲伤、悔恨的情绪。
被里(bèi lǐ)的意思:指被他人所害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变羽(biàn yǔ)的意思:指事物的形象或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别调(bié diào)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谈或行为与自己的心意不合,感到不悦或不满。
并辔(bìng pèi)的意思:两匹马并排行走,形容同心协力,齐心合力。
差移(chà yí)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或者不同地点。
沉香(chén xiāng)的意思:沉香是指沉浸在香味中,形容人或物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吹紫(chuī zǐ)的意思:形容夸大事实,吹嘘夸张。
翠鬟(cuì huán)的意思:指女子的翠绿色头发,比喻美丽的女子。
黛绿(dài lǜ)的意思:形容颜色深绿而幽雅。
东皇(dōng huáng)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东方皇帝,也用来形容地位崇高、权势极大的人。
蛾眉(é méi)的意思:形容女子眉毛修长、美丽。
宫娃(gōng wá)的意思:宫娃是指在宫廷中长大的女子,也可以用来形容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女孩。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花奴(huā nú)的意思:指迷恋花草的人,形容人贪恋享乐、沉溺于物质享受而无所作为。
华清(huá qīng)的意思:指清澈明亮、清新透彻。
江烟(jiāng yān)的意思:指江河上升起的水烟,形容景色优美、宜人。
节下(jié xià)的意思:节约使用,不浪费。
就中(jiù zhōng)的意思:指在众多事物中,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进行比较、评价,表示在同类事物中属于最好或最差的。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鸾铃(luán líng)的意思:指美好的音乐声音。
平调(píng diào)的意思:指言辞平和,不带感情色彩。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声扬(shēng yáng)的意思:扬声,高声宣扬。
升平(shē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没有战乱和动乱的状态。
蜀江(shǔ jiāng)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幻无常,难以捉摸。
香薰(xiāng xūn)的意思:指香气扑鼻、香味浓郁。
香亭(xiāng tíng)的意思:香亭是指香气四溢的亭子,比喻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
烟水(yān shuǐ)的意思:指炊烟和河水,也泛指人烟稠密的地方。
一指(yī zhǐ)的意思:一根手指,表示极少或极微小。
一曲(yī qǔ)的意思:指一首曲子,也用来比喻一段事情或一段时间。
鸳鸯(yuān yāng)的意思:指夫妻恩爱、形影不离的意思。
怨声(yuàn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怨恨、不满的声音四处传播。
柘黄(zhè huáng)的意思:形容柿子未成熟,颜色呈现黄色。
紫玉(zǐ yù)的意思:形容文采或品德极高的人。
纵横(zòng héng)的意思:指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灵活应对、自如行动的能力或者人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宫廷音乐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并笛演奏的美妙与情感的复杂。诗人以“被里鸳鸯春睡足”开篇,巧妙地将静谧的春日景象与悠闲的生活状态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接着,“蛾眉补尖凝黛绿”一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女子精致的妆容和优雅的姿态,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柔美与神秘。
“沉香亭下鹿眠花,倦倚东皇吹紫玉”两句,将场景进一步扩展至宫廷中的沉香亭,通过鹿眠花旁的悠闲景象,以及女子倚靠东皇(可能象征着时间或季节)吹奏紫玉(可能是笛子或其他乐器),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翠鬟亸香薰柘黄,左拍酥肩右按腔”描绘了演奏者在舞台上的动作与姿态,通过“翠鬟亸”、“香薰柘黄”的细节,展现了其服饰与装扮的华丽,而“左拍酥肩右按腔”则生动地表现了演奏时的技巧与投入。
“宫娃张板候节下,花奴缓舞随声扬”则展示了宫廷乐队的组织与配合,宫娃(可能指乐师或伴奏者)准备就绪,等待演奏开始,而花奴(可能指舞蹈者)则随着音乐缓缓起舞,形成了一种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流宫变羽都在口,纵横半借君王手”强调了音乐的流动性和即兴性,以及演奏者与君王之间的互动,暗示了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也是权力与情感交流的媒介。
“就中一指忽差移,风惊别调凄凉久”描绘了演奏过程中的一次小失误,通过这一瞬间的紧张与随后的恢复,展现了音乐艺术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与克服,同时也暗示了音乐情感的深刻与复杂。
“蜀江烟水接华清,并辔何如并笛情”将场景延伸至历史中的华清宫,通过“蜀江烟水”与“并辔”(并骑)的比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并笛演奏所蕴含的情感深度。
“可怜一曲升平调,弄作鸾铃哀怨声”最后以对音乐的赞美结束,尽管曲调可能由升转平,甚至带有哀怨,但正是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音乐更加动人,如同鸾铃般悠扬,传递出深邃的情感与历史的回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不仅展现了并笛演奏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宫廷生活中的情感世界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