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禅寂(chán jì)的意思:指心灵宁静,超脱尘世的境界。
忽忘(hū wàng)的意思:忽视或忘记某件事情或某个人。
兰若(lán rě)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具有高洁的气质。
了然(liǎo rán)的意思:明白、清楚的意思
宁可(nìng kě)的意思:表示在两个选择之间,宁愿选择前者而不选择后者。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神理(shén lǐ)的意思:指超越人类理解的神秘、奥妙之理。
身外(shēn wài)的意思:指超越个人私利,超脱尘世纷扰,追求高尚境界。
太虚(tài xū)的意思:指虚幻、空幻的样子或状态。
虚宁(xū níng)的意思:虚假的安宁和平静
语言(yǔ yán)的意思:形容说话无聊、无意义。
镇日(zhè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僧人释敬安所作的《宴坐有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禅修画面。首句“兰若凝禅寂”以兰花和丛林寓言出修行者的内心宁静,仿佛整个环境都被禅定的氛围所凝固。接着,“柴门镇日关”强调了修行者与外界的隔绝,每日紧闭的柴门象征着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定中惟见水,身外忽忘山”两句进一步深化禅定的意境,禅定之中,修行者眼中只有清澈如水的心境,对外界山水的感知似乎都淡化了,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诗人通过“水”和“山”的意象,传达出内心的空灵与超脱。
“神理虽自悟,太虚宁可颜”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在精神真理的领悟,即使面对浩渺的宇宙虚空,也不觉得有任何需要改变或装饰的地方,这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理念。
最后两句“了然清净义,不在语言间”揭示了禅修的核心——真正的觉悟和清净并非言语所能完全表达,而是通过直接体验和内在领悟来实现。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禅修者在静坐中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禅宗智慧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