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晚春》
《晚春》全文
明 / 薛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

日长莺语歇,中酒高阁

庭院无人春风红萼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风扫(fēng sǎo)的意思:形容风势猛烈,扫荡一切。

高阁(gāo gé)的意思:形容地位高,权力大,或者形容人远离尘嚣,生活清净。

红萼(hóng è)的意思:形容美丽的花朵红色的花瓣。

庭院(tíng yuàn)的意思:指家庭的院子或宅院。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莺语(yīng yǔ)的意思:指美妙的歌声或动听的话语。

中酒(zhōng jiǔ)的意思:指喝酒,特指喝中间一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的一幅宁静画面。诗人薛蕙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天即将逝去的微妙氛围。

“日长莺语歇”,初夏的阳光延长了白昼,黄莺的歌声渐渐稀疏,暗示着季节的更迭。这句通过对比日长与莺语的减少,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静谧感。

“中酒眠高阁”,在这样的午后,诗人似乎饮了一点酒,微醺中沉睡在高高的楼阁之上。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悠闲状态,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某种慵懒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庭院寂无人,春风扫红萼。”庭院里空无一人,只有春风轻轻拂过,扫落了花瓣。这里,春风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生机,也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红萼的飘落,既是春花凋零的象征,也是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晚春景象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哲思。薛蕙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春末图景,引人深思。

作者介绍
薛蕙

薛蕙
朝代:明   生辰:1489~1539年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猜你喜欢

咏古·其十

骐骥盛壮时,一日驰千里。

臣精今消亡,衰老讵可使。

自杀送荆卿,激之为丹死。

燕中节侠多,无能救太子。

狗屠与渐离,不请非知己。

击筑和歌时,相位徒为尔。

平生游诸侯,所结贤豪士。

曷不待须臾,仓黄挟竖子。

慷慨为羽声,壮士发尽指。

悲风何萧萧,吹泪成寒水。

(0)

闭瓮菜

嘉蔬擢根苗,濯濯在平壤。

甘苦各天性,宁期君子赏。

醢人司四豆,菹以事宾飨。

辛咸适所宜,调剂具分两。

深藏闭风日,揉择劳指掌。

经时色尚青,生意犹可想。

方兹饫醇醲,所贵在萧爽。

徐徐入齿牙,历历有清响。

山珍与海错,对之皆敞罔。

真味异五滋,逸韵殊豪上。

顿令酣醉人,当杯能倔强。

贫居五十年,饮食多卤莽。

黄齑日所亲,荼蓼心所奖。

岂知鼎俎间,非独口腹养。

凡物尽其材,用之斯不枉。

农经极草木,修制存畴曩。

姬公作周礼,纤悉固有仿。

七菹与三臡,供之惟用盎。

得名自古来,赋咏从吾党。

(0)

彭艾庵寄水晶眼镜率笔赋谢

水晶为镜好,寄我重兼金。

得此虚明质,如传妙密心。

纤毫无隐尔,少壮忽于今。

万卷荒疏久,从兹更一寻。

(0)

送何不偕

少年无远不同游,比者输君已数筹。

酒后独寻燕市筑,雪中曾买建陵舟。

九州未必容闲客,五岳何常笑白头。

我亦从兹理帆席,大江明月记清秋。

(0)

送孔樵岚宰乐昌

复挂征帆去此都,劳劳终日在驰驱。

十旬三上二禺峡,百里连分五岭符。

南楚烽烟嗟往昔,东风民物望来苏。

关门锁钥须公等,骨气昂藏一丈夫。

(0)

吊萧廉泉阖门殉节

保康城头悲风起,一万贼兵渡江水。

姚家伪帜白云屯,斯民如汤沸未止。

但令满耳闻呼号,大尹何在开门逃。

白头老尉更楼坐,芒干牛斗有霜刀。

选择健儿躯干好,痛哭陈词严征讨。

臣职卑小臣力微,三里孤城涂肝脑。

圣主有臣臣有子,与妻及妇同日死。

天意犹存八岁孙,生自森严戈戟里。

次子匍匐东粤来,痛收忠节遗支骸。

沙场莫笑征行苦,几见微官著大才。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