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鳌背(áo bèi)的意思:指人的背部高耸隆起,形状像鳌龙一样。
春雨(chūn yǔ)的意思:春天的雨水。比喻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滋润作用的事物。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分流(fēn liú)的意思:指将人或物按照不同的方向、路线或用途进行分散或分配。
高秋(gāo qiū)的意思:指秋天的季节非常美好,天空高远而明朗,气候宜人。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化城(huà chéng)的意思:指城市被征服,变得荒废、无人居住。
金鳌(jīn áo)的意思:形容人非常富有、权势显赫。
九派(jiǔ pài)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能力或技艺非常高超,能够在多个领域中都表现出色。
绝顶(jué dǐng)的意思:达到极限或巅峰的状态。
开春(kāi chūn)的意思:指春天开始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
派分(pài fēn)的意思:指按照一定比例或标准分配或分派。
上行(shàng xíng)的意思:向上前进,指事物发展、进步或个人地位提升。
四面(sì miàn)的意思:指四个方向,表示周围无处可逃或四面受敌的困境。
玉鉴(yù jiàn)的意思:指玉器,也用来比喻具有权威、高尚品德的人。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云涛(yún tāo)的意思:指云彩和波涛,形容气势磅礴、浩大壮丽的景象。
钟阜(zhōng fù)的意思:指人的声音洪亮激昂,有力量和感染力。
- 翻译
- 众多河流汇聚成一片,仿佛流入化城之中,登高远望,顿感身心清爽。
僧侣们居住在如玉镜般的光泽中,人们踏着金色巨鳌前行。
春雨过后,钟山之巅云雾散去,海门处雷声轰鸣,夜晚潮水翻腾。
想象那极高的秋天夜晚,四周云涛翻滚,明月映照其中。
- 注释
- 九派:指长江的众多支流。
化城:比喻道教仙境或佛教圣地。
登临:登山游览。
骨毛清:感到清爽,形容心情舒畅。
僧依:僧侣依靠。
玉鉴:比喻明亮如玉的镜子,形容僧舍或环境。
金鳌:神话中的大龟,象征吉祥和权力。
背上行:在巨鳌背上行走。
钟阜:指钟山。
云开:云雾消散。
春雨霁:春雨过后的晴朗天气。
海门:江海交汇之处。
绝顶:最高峰。
高秋夜:深秋的夜晚。
四面云涛:四周翻滚的云海。
浸月明:月光照亮云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化城”的地方,可能是指某个佛教圣地或自然景观。开篇“九派分流涌化城”展现了水流汇聚成河,蜿蜒曲折的壮丽画面,同时也暗示了这座城池之广阔与重要性。而“登临潜觉骨毛清”则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登高望远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清澈。
接着,“僧依玉鉴光中住,人踏金鳌背上行”一句中,玉鉴象征着纯净无瑕的境界,而僧人在其间静坐,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同时,人们则步履于金色的龙背之上,这里或许是指某种神圣的交通工具,也可能是比喻表达了人们对此地崇拜与敬仰。
“钟阜云开春雨霁,海门雷吼夜潮生”两句交替描绘了昼夜景象。白日里,钟山之巅云雾缭绕,偶尔间歇,则有细雨如丝,为春意浓郁添了一份清新;而入夜之后,海门处则雷声轰鸣,潮汐涌动,显现出大自然的另一番威猛与生机。
最后,“因思绝顶高秋夜,四面云涛浸月明”表达了诗人在深夜里,因思及此地而感慨。绝顶之高,象征着心灵的最高点;高秋夜晚,月色皎洁,而周遭云雾如潮水般浸漫开来,将那轮明月托举得分外清亮。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金山寺这一特定空间所寄予的情感与思考。诗中不仅有对美好风光的赞美,也蕴含着深邃的哲思和宗教情怀,是一首融合自然美与精神追求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重涖汴藩示流民
汴藩控西北,水陆咸此会。
太行如长城,巀嶪壮藩卫。
黄流自天来,荡潏势何锐。
土壤多肥美,风俗寡浮伪。
云胡遽凋弊,徵调靡宁岁。
富者化贫窘,窭者填沟浍。
十室数口存,一户百徭萃。
妇人废蚕绩,杼轴悉空匮。
丁男应夫匠,累载负租税。
偷生既难期,逃窜非所畏。
嗟我忝旬宣,重临益惊悸。
劳来固乃职,夙夕思尽瘁。
庶几解倒悬,疲瘵少苏遂。
矧兹圣明朝,屡下宽恤惠。
苦语示群氓,归哉理荒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