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通天塔》
《通天塔》全文
明 / 萧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玉笋浮江影欲流,推蓬傍柳繫沧州。

崔嵬分得青天半,睥睨全低绿树头

细拂苍苔摹古碣,频惊绿蚁狎忘鸥。

倚阑外长舒啸天际河山带晚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苍苔(cāng tái)的意思:指古老的庙宇、墓地等地方长满了青苔。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分得(fēn de)的意思:指按照一定的原则或规则进行分配,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应得的份额。

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睥睨(bì nì)的意思:高傲地俯视、轻视别人。

青天(qīng tiān)的意思:指晴朗明朗的天空,也可引申为没有障碍或压力的境地。

山带(shān dài)的意思:山带是一个描述山脉相连的意象,用来比喻一个地区或一片区域的自然环境。

舒啸(shū xiào)的意思:形容心情畅快,欢快地高歌或高声呼喊。

树头(shù tóu)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首要地位或领导地位。

天际(tiān jì)的意思:指天空的边缘或远方。

天半(tiān bàn)的意思:指时间或空间的一半,也可表示程度相当高。

外长(wài zhǎng)的意思:指外交部长,也可以泛指国家的外交官员。

倚阑(yǐ lán)的意思:倚靠在门框上看风景或观察外面的情况。

玉笋(yù sǔn)的意思:指形容美女的身材高挑、玲珑有致。

云外(yú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世纷嚣,超脱尘俗的境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首联“玉笋浮江影欲流,推蓬傍柳繫沧州”以“玉笋”比喻江边的景物,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倒映在江面上的美景,仿佛玉笋般晶莹剔透,又似要随波流动。接着,“推蓬傍柳繫沧州”则通过推篷、傍柳、系舟的动作,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情境,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世界。

颔联“崔嵬分得青天半,睥睨全低绿树头”进一步展开画面,将目光投向天空,描绘出山峰高耸入云,似乎将半个天空都分占了,而山巅俯瞰之处,绿树葱郁,生机勃勃。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豪迈与豁达。

颈联“细拂苍苔摹古碣,频惊绿蚁狎忘鸥”转而聚焦于人文景观,诗人细致地描写了在古碑上拂去苍苔,模仿古人留下的文字,以及偶尔被绿蚁吸引,与鸥鸟嬉戏的情景。这一联既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悠闲生活态度。

尾联“倚阑云外长舒啸,天际河山带晚愁”收束全诗,诗人倚靠栏杆,仰望云外,长声吟啸,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生活的感慨。最后一句“天际河山带晚愁”,虽有“愁”字,但并非消极哀伤,而是蕴含着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淡淡忧思,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深刻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萧远
朝代:明

萧远,曲江人。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举人。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六。
猜你喜欢

古诗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0)

戏赠村妇

二升酸醋瓦瓶盛,请得姑嫜十日程。

赤黑画眉临水笑,草鞋苞脚逐风行。

黄丝发乱梳橑紧,青泞裙高种掠轻。

想得到家相见后,父娘由唤小时名。

(0)

西湖二首·其二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

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

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

何须辛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0)

及第后酬故园亲故

才非天授学非师,以此成名曩岂期。

杨叶射频因偶中,桂枝材美敢当之。

称文作艺方惭德,相贺投篇料愧词。

犹著褐衣何足羡,如君即是载鸣时。

(0)

田家行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0)

示智常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不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