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图名已久,绝粒事长闲。
更欲昆崙去,羞看绛节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之中,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开篇“道成人不识”表明隐士与世人隔绝,无人知晓其踪迹。“流水响空山”则是对其所居环境的描写,流水声回荡于山谷之间,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接下来的“花暗轩窗外,云随坐卧间”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花瓣轻落在隐士居所的窗外,云朵则伴随其坐立卧息,显现出一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画面。
“验图名已久,绝粒事长闲”中的“验图名”可能指的是对古籍或地理的研习,而“绝粒事长闲”则表明隐士远离尘世纷扰,专注于精神修养和学问探究。
最后两句“更欲昆崙去,羞看绛节还”中,“昆崙”通常指代高山或仙境,隐士有进一步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愿望,而“羞看绛节还”则可能是对现实世界繁杂礼节的不屑一顾,或者是对自己未能彻底断绝尘世羁绊的自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净脱俗、返璞归真的向往。
祖陇西山雁门下,西行正值秋潇洒。
秋日雕弓射孽狐,雪中玉勒驰天马。
却过并州是故乡,先公并国汉侯王。
西江有家未千载,南望白发怀高堂。
吾甥夙所亲执手,未忍别黄叶下江。
皋离愁,正如割,我当归,思如渴。
相思悽恻重绸缪,远在明年二三月。
圣门三千徒,一一皆佳士。
时君问其贤,独属屡空子。
仰钻及瞻忽,骎骎殊未止。
惜哉天丧予,一恸回也死。
游目秦汉间,举世难与比。
孰知千载下,乃有牛医嗣。
汪汪千顷陂,渺漫无涯涘。
不见鄙吝生,德馨照青史。
榆柳荫我门,萝薜网我屋。
开窗与山对,逶迤见深谷。
风来地如扫,云傍檐下宿。
药苗青盖畦,桑柘连村绿。
半间鹤平分,清玩靡不畜。
纵横列左右,画卷杂诗轴。
无侣酒一壶,有客棋再局。
好琴弃书置,惜书典琴赎。
笔床乾燕泥,茶烟暗溪竹。
同游半纡绂,诸弟皆食禄。
经年不入市,邻曲还往复。
黄鸡啄黍肥,今岁畬田熟。
新春已储庤,机鸣绢盈柚。
衣食在温饱,官赋期早足。
理乱既不知,亦竟忘宠辱。
白头抱遗经,自课儿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