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溪迷蔓草,攀壑藉危藤。
绕树多寒鹊,燃灯止病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探访一处荒废寺庙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所在环境的寂寥与沧桑。首句“古寺空山里”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一个“空”字,不仅指出了寺庙的荒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接着,“重来感废兴”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寺庙兴衰更迭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思。
“寻溪迷蔓草,攀壑藉危藤”两句,通过具体的行动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探索的艰难。溪流被茂密的野草遮掩,山路险峻,需要借助藤蔓攀爬,这样的描述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绕树多寒鹊,燃灯止病僧”两句,通过寒鹊绕树和病僧燃灯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凄清而又略带温暖的氛围。寒鹊的出现,虽然增添了几分生机,但其寒冷的环境背景,又让人感到一丝悲凉。而病僧燃灯,则在荒废的寺庙中投射出微弱的人文关怀,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情。
最后,“独怜青嶂外,犹见白云层”两句,以远眺的视角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到欣赏。尽管寺庙已废,但远处的青山和白云依然美丽如初,这既是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也是对人类文明短暂性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思考。
香雾沉秋气,迷云捲暮天。
金篦撩眼净,玉斧斲冰圆。
无复霓裳舞,空歌水调篇。
新亭偏得景,一醉岂无缘。
百计留春,春不住、愁怀填溢。
争如对、宝梳压鬓,翠环铺碧。
紫绶金章都是梦,云庐花坞如何觅。
劝金杯、浅笑傍宾筵,须均一。前夜月,新离毕。
收歰雨,呈红日。荷主人情厚,五云齐出。
一颗樱桃天付与,数声水调人飘逸。
叹荒园、三月百花残,无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