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木蕖:木芙蓉,一种水生植物,秋季开花,有白色或粉色,这里代指海棠的一种。
篱菊:篱笆边的菊花,象征秋天的花卉。
付海棠:交付给海棠,意味着秋天的美景都集中体现在海棠花上。
为底:为何,表示疑问,为什么。
翠纱袖:形容女子的绿色薄纱衣袖。
月和霜:月光和霜华,象征着夜晚的寂静与清凉。
- 翻译
- 木芙蓉和篱笆边的菊花都失去了光彩,今年的秋意全部交付给了海棠。
为何深夜花朵还不入睡,月光和霜华洒在她那翠绿的纱袖上。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色的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中的第二首。通过这些行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情寄托。
"木蕖篱菊总无光,秋色今年付海棠。"
这里,“木蕖”指的是用木槿花编织成的围栏,而“篱菊”则是被这些围栏所圈住的菊花。“总无光”意味着这些菊花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和生机,暗示了一种凋零与衰败。接着,“秋色今年付海棠”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景色的感慨,以及将这种情怀寄托于“海棠”(一种落叶灌木)之上。
"为底夜深花不睡,翠纱袖上月和霜。"
这一句中,“为底”意味着因为、由于,“夜深花不睡”则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翠纱袖上月和霜”则是对月光与夜寒交织在诗人衣袖上的生动写照,其中“翠纱”指的是轻薄而优雅的衣物,“月和霜”则形象地表达了秋夜中清冷而宁静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秋日海棠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深切感受,以及在这种变化面前的沉思与寄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其二
卷尽珠帘,楚天迥、阑干几曲。
最好是、瑶台归路,月翻银屋。
深院数枰风入座,高楼一喷云横玉。
看橘林、霜浅未全黄,犹悬绿。悠然意,渊明菊。
真如指,国师竹。者是非识破,都无荣辱。
不管浮生如蝶梦,从教万事添蛇足。
坐西昆、一笑八千秋,蟠桃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