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遇困方言命,我为求奇反丧名。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空(bàn kōng)的意思:指没有根基、没有依托或没有实质内容的事物或情况。
方言(fāng yán)的意思:
[释义]
(名)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构成]
偏正式:方(言
[例句]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作宾语)高歌(gāo gē)的意思:高歌指的是欢快地高声歌唱,形容心情愉悦,豪情满怀。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楼观(lóu guān)的意思:楼观指的是高楼大厦或高处的建筑物,用来比喻高处俯视,洞察事物的本质。
山童(shān tóng)的意思:山中的孩子,比喻不谙世事的人或幼稚的人。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新诗(xīn shī)的意思:指创作于近代的诗歌形式,与古代诗歌形式相对。
要知(yào zhī)的意思:要想知道、要了解。
指雁为羹(zhǐ yàn wéi gēng)的意思:指利用别人的错误或疏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鉴赏
这首诗《付阿山诵》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深沉的思考与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矛盾。
首联“十亩荒田不自耕,半空楼观几时成?”以荒田与空中楼阁的对比,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追求与放弃的两难选择。诗人似乎在感叹,即使拥有广阔的土地却不亲自耕耘,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荒废;而那些看似高耸入云的楼阁,何时才能真正建成,又是否值得追求?
颔联“人因遇困方言命,我为求奇反丧名。”揭示了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为了追求不同寻常的事物而可能付出的代价。这里“丧名”不仅指名声受损,更深层地表达了对自我价值与道德底线的质疑。
颈联“此去要知灯是火,向来空指雁为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认知与现实的错位。诗人提醒自己,离开舒适区时要认清事物的本质(灯是火),避免过去空想(指雁为羹)的错误。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尾联“新诗铭在山童口,百过高歌告乃兄。”以新诗的形式,将上述思考铭刻在山童的记忆中,通过他们的歌声传递给兄弟,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对家族传统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通过寓言式的叙述,诗人传达了对个人成长、道德选择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