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登对(dēng duì)的意思:指两个人的身份、地位、能力等相当,相互匹配。
嘉纳(jiā nà)的意思:欣然接受,喜悦地接纳。
金銮(jīn luán)的意思:指皇帝登基,即皇位的象征。
吏能(lì néng)的意思:指官员能力出众,具备才干和能力。
取人(qǔ rén)的意思:指通过选取合适的人才或者利用某人的能力来达到某种目的。
儒臣(rú chén)的意思:指效忠儒家思想的臣子,也泛指忠诚的官员。
图治(tú zhì)的意思:指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计划来治理和管理事物。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议长(yì cháng)的意思:
代表议会,主持议事的主要负责人。在资本主义国家,凡采用两院制议会的,下议院议长大多由多数党提名,经全院选举产生,或由参加议会的各政党领袖协商确定。上议院议长有的由国家元首直接任命,有的由特定的政府高级官员兼任,有的则由选举产生。有的国家宪法规定,在国家元首因故不能视事或死亡时,议长可代行总统职权。
忠良(zhōng liáng)的意思:指忠诚正直的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态度。
- 鉴赏
这首宫词,是宋朝赵佶所作的《宫词》系列中的一篇。赵佶,即宋徽宗,以艺术才华著称,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诗人。此诗通过宫廷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于选拔人才和治理国家的深刻见解。
首句“金銮登对择忠良”,描绘了皇帝在金銮殿上与大臣们对答的情景,强调了选择忠诚贤良之士的重要性。金銮殿作为权力象征的场所,意味着皇帝在选拔人才时的庄重与慎重。
次句“嘉纳儒臣蹇议长”,进一步阐述了皇帝接纳儒臣谏言的态度。嘉纳,意为欣然接受;儒臣,指的是儒家学者或官员;蹇议长,可能是指蹇安,这里借指善于谏言的大臣。这句话体现了赵佶对于贤臣谏言的重视,认为这些谏言对于国家治理至关重要。
接下来,“图治取人当数路”,指出治理国家应当从多方面选拔人才,不仅仅是文采出众,更应注重实际的治理能力。这反映了赵佶对于人才选拔的全面性思考,强调了实践能力和治理智慧的重要性。
最后,“吏能全不在文章”则直接点明了观点,认为官员的才能并不仅仅体现在文字功底上,更重要的是实际的行政能力和服务百姓的能力。这句话是对传统文官制度的一种反思,强调了实用主义在人才选拔中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宫词不仅展现了赵佶对于人才选拔和国家治理的独特见解,也体现了他对于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宋代宫廷文化的一部分风貌,以及赵佶作为一位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君主的形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