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阊阖(chāng hé)的意思:形容声音喧哗、繁杂。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高唤(gāo huàn)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激昂,嘹亮动听。
姑苏(gū sū)的意思:指苏州市,也可用来形容美丽的江南水乡。
江城(jiāng chéng)的意思:指大江流域中的城市,特指长江流域的城市,也可泛指美丽的城市。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青玉(qīng yù)的意思:指宝石中的翡翠,也用来比喻品质优良的人或物。
曲尽(qǔ jìn)的意思:形容某种情况、事物或表达已经达到了极限,没有任何余地或机会。
王孙(wáng sūn)的意思:指王子和公子,也用来形容家族显贵的后代。
未平(wèi píng)的意思:未能平息、未能解决。形容问题或纠纷尚未得到解决或平息。
野渡(yě dù)的意思:指在野外的河流或湖泊上渡河。
殷勤(yīn qín)的意思:殷勤指对人热情周到,关心体贴,有礼貌和友好的态度。
有情(yǒu qíng)的意思:指有感情、有情义。
- 注释
- 梅花:梅花象征高洁,此处可能暗指某人或某种情感。
阊阖:古代宫门名,这里代指皇宫。
姑苏:古地名,今苏州,与后文的‘江城’呼应。
殷勤:过分热心,此处指过于专注倾听。
- 翻译
- 谁在为梅花的哀怨而感到不平,一声高亢的呼唤让百龙也为之震惊。
秋风吹过寂静的阊阖宫门,姑苏城中秋夜明亮如镜。
乐曲在绿杨掩映的野外渡口结束,青玉笛声震动了江城。
面对流水,我并不想过分倾听,因为那芳草之地曾是王孙旧有的情感所在。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上听到了笛声,引发了一系列的联想和情感体验。诗中“谁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两句,通过对梅花怨恨不平的情景和一声高亢的笛音惊起百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激越。这里的“梅花怨”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种遗憾或是不满,而“百龙惊”则形象地描绘出笛声的威力和震撼人心的情景。
“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述,为听笛的氛围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明亮的夜晚场景。诗中的“阊阖”指的是门扉,此处暗示了一种幽深之感,而“姑苏”则是古代对今江苏省苏州市的称呼,提到它常带有文人墨客的怀旧情愫。
接下来的“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两句,则是对笛声影响下的景象描写。诗中的“曲尽”意味着乐曲已经演奏完毕,而“绿杨涵野渡”则是一个生动的画面,显示出水边杨柳随风轻拂的意境。“管吹青玉”中,“管”指的是笛子,而“青玉”则是对其制作材料的形容词,暗示了高贵和清澈的声音。最后,“动江城”则表达了笛声能够穿越空间,触动人心。
最后两句“临流不欲殷勤听,芳草王孙旧有情”,诗人表达了对这美好场景的珍惜和留恋之情,以及对过去往事的怀念。其中,“临流”指的是在河边,而“殷勤听”则是形容诗人想要仔细聆听的态度。“芳草王孙旧有情”则是对古代贵族子弟游历此地时的情感留恋进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视,以及对历史和自然之美的无限留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令狐相公自仆射出镇南梁
夏木正阴成,戎装出帝京。
沾襟辞阙泪,回首别乡情。
云树褒中路,风烟汉上城。
前旌传谷去,后骑踏桥声。
久领鸳行重,无嫌虎绶轻。
终提一麾去,再入福苍生。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怀赠答十韵
文雅关西族,衣冠赵北都。
有声真汉相,无颣胜隋珠。
当轴龙为友,临池凤不孤。
九天开内殿,百辟看晨趋。
诫满澄欹器,成功别大垆。
馀芳在公论,积庆是神扶。
步武离台席,徊翔集帝梧。
诠材秉秦镜,典乐去齐竽。
潇洒风尘外,逢迎诗酒徒。
唯应待华诰,更食万钱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