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安 仪 凤 宋 /田 锡 宣 城 相 送 思 依 依 ,正 是 红 莲 菡 萏 时 。行 色 迎 秋 清 似 画 ,别 情 因 景 化 为 诗 。人 离 湖 水 南 边 岸 ,蝉 听 槐 花 北 向 枝 。天 子 文 明 是 何 地 ,丹 霄 岐 路 莫 生 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向(běi xiàng)的意思:向北方前进,表示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追求进步。
边岸(biān àn)的意思:边界或岸边
别情(bié qíng)的意思:离别时的情感
丹霄(dān xiāo)的意思:丹霄指红霞满天,形容晴朗明亮的天空。
菡萏(hàn dàn)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如荷花般婉约动人。
红莲(hóng lián)的意思:指美丽而坚强的女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或者事物的特点。
槐花(huái huā)的意思:形容事物短暂如槐花一样,转瞬即逝。
景化(jǐng huà)的意思:使景色变得美丽、美化环境
南边(nán biān)的意思:指南方,也可指较远的地方。
岐路(qí lù)的意思:指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道路或选择不同的方向。
秋清(qiū qīng)的意思:指秋天时清爽宜人的景象。
生疑(shēng yí)的意思:怀疑,对某事产生疑问或不确定的态度。
水南(shuǐ nán)的意思:指南方的水流,比喻事物顺利发展、兴旺繁荣。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文明(wén míng)的意思:指社会文化程度高,人们言行举止有礼貌、有教养。
行色(xíng sè)的意思:指行走时的姿态和神情。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迎秋(yíng qiū)的意思:迎接秋天的到来
正是(zhèng shì)的意思:表示正好、正当、恰恰是。
- 翻译
- 在宣城告别时,心中思绪缠绵,正值莲花盛开的季节。
行人的秋日行程如画卷般清新,离别的情感因景色而化作诗篇。
他离开湖畔南岸,蝉鸣声在向北的槐树枝头回荡。
在这文明天子之地,歧路虽多,不必为此疑惑彷徨。
- 注释
- 宣城:地名,指宣州。
依依:形容情感缠绵。
红莲菡萏:红色的莲花。
行色:行人的神色或行程。
秋:秋季。
清似画:像画一样清新。
别情:离别之情。
化为诗:转化为诗的形式表达。
湖水南边岸:湖的南岸。
蝉听:蝉鸣声。
槐花北向枝:向北的槐树。
天子文明:指皇帝所在之地,文明象征。
丹霄:红色的天空,比喻高位。
岐路:岔路口,比喻选择。
莫生疑:不要产生疑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诗人以深情婉转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宣城相送思依依"一句点出了主题,宣城作为送别的地點,更增添了离别时的惆怅。紧接着,"正是红莲菡萏时"则烘托出季节的美丽与送别的情境交织,水中的荷花在夏日绽放,象征着纯洁和高贵,也映照出诗人心中的不舍。
"行色迎秋清似画"一句,以鲜明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展开,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凉爽而宁静。"别情因景化为诗"则揭示了诗人的创作动机,表达了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离别之情。
接着,"人离湖水南边岸,蝉听槐花北向枝"两句,更具体地描写了送别的情境。湖水的南岸,是人们告别的地方;而蝉则在槐花茂盛的北向枝头鸣叫,这不仅是对景物的细腻刻画,也隐喻着人们心中的不舍和哀伤。
最后,"天子文明是何地,丹霄岐路莫生疑"两句,通过提及"天子文明"来表达对君主或国家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信心和坚定。丹霄岐路,是一条通往帝都的道路,这里的"莫生疑"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这条道路上的旅程充满期待,没有丝毫疑虑。
总体而言,田锡在这首送别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景物描写,将离别之情与自然景致巧妙地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深沉、宁静而又不失豪迈的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