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唐多令.咏窝丝糖》
《唐多令.咏窝丝糖》全文
清 / 毛奇龄   形式: 词  词牌: 唐多令

捣尽筁头泥。春蚕蜕衣。片饧里作弹丸儿。

不破弥罗三寸茧,谁解道一窝丝。粔妆汉宫遗。

餦餭久未施。开元宫女能为

今日尚书花餤会,银碗合,使人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蚕(chūn cán)的意思:比喻人在适当的时机努力工作,积极进取。

宫女(gōng nǚ)的意思:指宫廷中的女官员,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汉宫(hàn gōng)的意思:指古代汉朝的宫殿,也用来形容豪华富丽的宫殿。

解道(jiě dào)的意思:解开谜题或问题的关键,揭示真相或道理。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开元(kāi yuán)的意思:开始,创立

弥罗(mí luó)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极多或无穷无尽。

能为(néng wéi)的意思:有能力、有才干

三寸(sān cùn)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材矮小。

尚书(shàng shū)的意思:指古代官职,掌管文书、文件的官员,也泛指书籍、文书。

使人(shǐ rén)的意思:使人指的是某种行为或者事物能够让人产生某种感受或者影响人的心情。

蜕衣(tuì yī)的意思:脱去旧衣,换上新衣。比喻改变外表或改变生活状况。

一窝丝(yī wō sī)的意思:形容头发凌乱、蓬乱不整的样子。

鉴赏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唐多令·咏窝丝糖》是一首描绘古代糖果制作工艺和宫廷生活的词。词中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窝丝糖”的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的描绘,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韵味。

"捣尽筁头泥",开篇即点出糖的制作始于捣碎糯米,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将原料研磨成泥的过程。“春蚕已蜕衣”,比喻糖的制作如同蚕吐丝,暗示了精细的手工技艺。“片饧里作弹丸儿”,进一步描绘了糖块的形状,犹如弹丸般圆润。

“不破弥罗三寸茧,谁解道,一窝丝”一句,运用了夸张和象征手法,形容窝丝糖的紧密和不易分离,仿佛是蚕丝编织而成,表达了其精致和珍贵。“弥罗”原指天上的星罗棋布,这里借指糖的细密。

接下来,“粔妆汉宫遗”和“餦餭久未施”两句,提及了这种糖品在古代宫廷中的历史,暗示其曾是皇家专享的美食。“开元宫女尚能为”,点明了窝丝糖的传统技艺在唐代仍有流传,尤其是开元时期。

最后,“今日尚书花餤会,银碗合,使人思”描绘了现代宴会中仍有此糖出现的情景,但用银碗盛放,更显其贵重。词句结尾处流露出对传统工艺的怀念和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历史的穿插,展现了窝丝糖的魅力,同时也寓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感慨。

作者介绍
毛奇龄

毛奇龄
朝代:清   字:大可   号:秋晴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生辰:1623—1716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杭州)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猜你喜欢

武林道中怀吴翁晋

钱塘树色染霜黄,郭外西湖似镜光。

翘首名山天自远,美人多在白云乡。

(0)

戏答见嘲醉后堕车之作

霞村痛饮类猩猩,芦埔坠车却毁形。

口吃不堪仍嗜酒,一尊谁载子云亭。

(0)

送陈尔瞻之豫章

老去王门尚曳裾,豫章西望思踌躇。

悬知夜住青藜阁,校得刘家七略书。

(0)

题江养化亭

山当睥睨水潆洄,十亩园林背郭开。

坐上云霄看不厌,壶公万叠送青来。

(0)

别许元复

阊门杨柳散秋阴,斗酒相看一片心。

日暮江头乘舸去,寒山回首白云深。

(0)

西苑·其一

御沟流水出宫迟,花落花开春不知。

惟有梁间双燕子,看人楼上斗腰肢。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