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栗频吹断,经旬敢一行。
家在移前尽,身从定后惊。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的宁静与恢复生活的情景。"筚栗频吹断,经旬敢一行",表达了诗人因战事频繁,连日常的笛声都不敢轻易响起,足见环境动荡不安。"巷初投犬吠,市稍贺人声",随着战乱平息,街头巷尾开始恢复生机,狗叫声和人们的欢庆声逐渐出现,象征着生活的秩序渐渐恢复。
"家在移前尽,身从定后惊",诗人感慨家园在战乱中几乎毁于一旦,而当社会安定下来,他本人也感到震惊和庆幸。最后两句"太平真足慕,容易偃柴荆",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深深向往,以及对能过上平凡日子的满足,暗示了他对战乱的厌倦和对安宁生活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与和平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和对家乡重建的期待。
正槐龙欲老,影动朱门,薰风帘卷。
竹外人清,听秋声将转。
梦草池塘,种兰庭砌,爽气生葵扇。
香染黄扉,律调翠简,赏音清宴。
因念南阳,碧幢烟静,纶玉宣频,辔丝催遣。
带锡犀虹,宠下甘泉殿。
笑指蓬莱,画舸东去,向五云葱茜。
骑竹欢迎,贺家湖上,绿香红茜。
玉腕笼寒,翠阑凭晓,莺调新簧。
暗水穿苔,游丝度柳,人静芳昼长。
云南归雁,楼西飞燕,去来惯认炎凉。
王孙远,青青草色,几回望断柔肠。
蔷薇旧约,尊前一笑,等闲孤负年光。
斗草庭空,抛梭架冷,帘外风絮香。
伤春情绪,惜花时候,日斜尚未成妆。
闻嬉笑,谁家女伴,又还采桑。
开尽荼,正桑云麦浪,天气如秋。
南园露梢半坼,金粟丝头。
温香傍酒,尽多娇、不识春愁。
莺院悄,轻阴弄晚,何人堪伴清游。
偏爱紫蕤黄袅,想金壶胜赏,依旧扬州。
花前夜阑醉后,斜月当楼。
翻阶句好,记玄晖、此日风流。
双鬓改,一枝帽底,如今应为花羞。
春满芝田,正鹤飞空霭,龟引清涟。
祥云满谷缥缈,非雾非烟。
莺花燕柳,占年年、三月长安。
天气好,新声暖响,东风十二雕阑。
葱茜兽炉香袅,映金貂玉佩,绿鬓朱颜。
何妨买花载酒,日日湖边。
烟光万顷,凭清闲、才是神仙。
芳昼永,珠帘静卷,悠然相对南山。
残梦绕林塘。
诗添瘦、瘦不似东阳。
正流水荡红,暗通幽径,嫩篁翻翠,斜映回墙。
对握宝筝低度曲,销蜡靓新簧。
莺懒昼长,燕闲人倦,乍亲花簟,慵引壶觞。
帘栊深深地,歌尘静、芳草自碧空厢。
十二画桥,一堤烟树成行。
向杜鹃声里,绿杨庭院,共寻红豆,同结丁香。
春已无多,只愁风雨相妨。
阑干休去倚,长亭外、烟草带愁归。
正晓阴帘幕,绮罗清润,西风环佩,金玉参差。
深院悄,乱蝉嘶夏木,双燕别春泥。
满地残花,蝶圆凉梦,半亭落叶,蛩感秋悲。
兰屏余香在,销魂处、憔悴瘦不胜衣。
谁念凤楼当日,星约云期。
怅倦理鸾筝,朱弦空暗,强临鸳镜,锦带闲垂,别后两峰眉恨,千里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