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莺花信,谁司铁炭权。
不忧无穴葬,惟喜有诗传。
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重报莺花的信件和谁掌管铁炭的权力,表达了对时事的关注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更经三度节,即满六旬年"则是抒发了自己年华老去、历经沧桑的感慨。接下来的"豪动书千纸,穷难致一钱",展示了诗人虽然文笔飞扬,但生活上却困顿不堪,甚至连一分钱都难以到手。
然而,即便面对如此艰辛的现实,诗人仍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并不为未来没有安葬之地而忧虑,只是单纯地欣慰于自己能够留下传世的诗篇。"不忧无穴葬,惟喜有诗传"这两句,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自豪。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宋末元初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馀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番番从高来,一一投涧坑。
大鱼不能上,暴鬣滩下横。
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
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
白鹭誇瘦捷,插脚还攲倾。
区区舟上人,薄技安敢呈。
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