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稍斜刺眼,草子细粘衣。
废宅人何在,荒林鸟不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穿越崎岖石径,探访山中废宅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自然景色的幽静与寂寥,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
首句“为惜山程近”,透露出诗人对山中行程的珍惜,可能是因为山景的美丽或是内心的某种期待。接着“行穿石径微”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和狭窄,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探索的勇气。
“藤稍斜刺眼,草子细粘衣”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环境的自然与野性。藤蔓斜生,草木茂盛,不仅增加了行走的难度,也增添了探险的乐趣。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亲身体验了那份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废宅人何在,荒林鸟不飞”则将视线从地面转向了远方,废墟与荒林的景象,给人一种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人迹罕至,连鸟儿都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思考。
最后,“旧游还历历,抚事觉今非”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对当下现实的反思。诗人似乎在感叹时光荏苒,曾经的经历如今看来已非同往昔,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中之景,同时融入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谁剪冰房,层层叠就宣和粉。
灞桥客醉,想蹀躞、低徊吟鬓。
消尽春烟水逻,曲糁沙痕净。怕凤子、飞来难认。
纹箪醒。可还记、参横月落,人去后、空香径。
家园最忆,是第一番风信。
桃李那时年少,只有琅玕并。池奁小、浸晚凉清影。
短簿祠空,生公石冷,十年今日重登。
山依旧,路分明。惊心又添台榭,难觅真娘墓草青。
愁倚夕阳,雁绳风堕,螺髻烟凝。郎官载酒如渑。
向剩菊、残枫剪夜灯。
吴舫稀时,偏留双屐,别有闲情。
醉后贪眠,窗明塔火,僧磬催诗枕畔清。
今宵佳处,阊亭人散,弦索无声。
纷纷黄叶摇空砌。灯影瘦、蛩声碎。
伊人何在溯苍葭,空见寒霜盈地。
痴情无那,愿随明月,长照人千里。
清樽未毕心先醉。酒满前、疑垂泪。
红萸黄菊竞秋芬,总入愁怀无味。
钟陵景色,望君来赋,三舍予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