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溪馆作》
《清溪馆作》全文
唐 / 陈存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指途清溪里,左右深林

云蔽望乡处,雨愁为客心

遇人多物役,听鸟时幽音。

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沧浪(cāng láng)的意思:指江河水流的浩渺之势,也用来形容岁月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化。

尘襟(chén jīn)的意思:指衣襟上沾满尘土,形容人身上或物品上沾染了尘土,比喻人的品德受到玷污或事物受到破坏。

多物(duō wù)的意思:指人物或事物的种类繁多,数量众多。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客心(kè xīn)的意思:指客人的心思,也指对客人的关心和尊重。

深林(shēn lín)的意思:指茂密的森林,也比喻深奥、复杂的事物或情况。

望乡(wàng xiāng)的意思:指思念家乡或故乡的情感。

物役(wù yì)的意思:物役指的是物品的使用和维护。在成语中,物指物品,役指使用和维护。

遇人(yù rén)的意思:遇到合适的人或机会

指途(zhǐ tú)的意思:指引道路、指点方向。

左右(zuǒ yòu)的意思:左右表示大致的范围或数量,也可以表示左边和右边。

翻译
走在清澈溪流边,左右只有深深密林。
云层遮住了回乡的方向,雨滴让旅人内心忧郁。
遇到的人常被事物牵累,倾听鸟鸣时感受到片刻宁静。
何须效仿沧浪之水洗涤,或许这就能净化心灵。
注释
指:引导。
途:道路。
清溪:清澈的小溪。
左右:周围。
唯:只有。
深林:茂密的森林。
云蔽:云层遮挡。
望乡处:家乡的方向。
雨愁:雨滴带来的忧愁。
客心:旅人的内心。
遇人:遇见他人。
多物役:常被众多事物牵累。
听鸟:倾听鸟鸣。
幽音:宁静的声音。
沧浪水:传说中的沧浪之水,象征清洁。
浣尘襟:洗涤心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的山林景象,诗人在清溪边的体验和情感流露得淋漓尽致。"指途清溪里,左右唯深林"一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读者带入诗人所处的环境之中,那清澈的溪水和周遭的深林共同构筑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情境。

云雾常常使人难以辨识方向,"云蔽望乡处"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对远方家园的思念,但这份思念却被迷雾般的云朵所遮挡。紧接着的"雨愁为客心"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雨水似乎也在诉说着诗人作为旅人的孤独和忧虑。

在这样的环境中,偶尔遇见的人或物往往是劳作中的役使,"遇人多物役"一句,凸显出诗人对周围生活的观察。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忙碌之中,也能听到远处鸟鸣,这份宁静和孤寂似乎只有大自然能够给予安慰,如"听鸟时幽音"所述。

最后两句"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喧嚣的超然与淡泊。沧浪之水常用以比喻红尘纷扰,而"庶兹浣尘襟"则是希望能够洗净心灵上的尘埃,寻求一份精神上的清洁和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陈存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堂山高

堂山高,风木何萧骚。中有壮士骨,英英不能销。

昔日陈太丘,于今见其曹。

天台六邑地,淳风转漓浇。

墓门多遗泪,过客思奠椒。越山南,趋势如万蛟。

左蟠右结,汇为土膏。

煌煌灵芝秀其苗,千古万古堂山高。

(0)

候祭

神道如弦春月寒,女城西畔第三坛。

楼台始信中天起,星斗翻从下界看。

五色龙蛇摇羽盖,九重烟雾蔼椒兰。

君王合在清斋殿,共听钟声夜向阑。

(0)

除夜僦居对雪

谁遣天花白满筵,破除残腊入新年。

江山万里春犹浅,烟火千家夜未眠。

马援归来空有累,扬雄老去始知玄。

浮生踪迹元无定,泥上飞鸿亦偶然。

(0)

发西店驿

海峤不可即,林峦互盘萦。

依依度阡陌,靡靡事前征。

仆夫秖趋骛,昏晓各有程。

岂不爱岁月,娱此山水清。

少小四海志,老大竟何成。

伏辕伤局促,履境戒高盈。

南中气候早,三月竞深耕。

林烟起菑畬,园风动茅衡。

物华遂敷畅,旅怀倦将迎。

喧寂会所适,感叹重含情。

(0)

怀寄边子

汝从元岁侍今皇,谁念先朝老奉常。

一出云霄空怅望,十年岐路各苍茫。

春天缥缈金茎露,昼日氤氲紫殿香。

独有杨雄尚陪从,白头抽笔赋长杨。

(0)

太虚上人为起书楼

书楼新起赖休公,况接丹梯百丈通。

秪为云松巢此地,不须车马到山中。

白云倚槛临丹壑,明月开轩坐碧空。

更作百年投老计,已将别业傍禅宫。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