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部落(bù luò)的意思:指一个由多个家庭组成的社会群体,通常具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和文化传统。
城戍(chéng shù)的意思:指城市和城市周围的防御工事,也泛指边境地区的军事防线。
关山(guān shān)的意思:指困难重重的局面或艰险险阻的环境。
寒色(hán sè)的意思:指颜色冷淡、阴冷无光的样子。
汉月(hàn yuè)的意思:指农历十二月份的月亮,因其明亮而美丽,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穷冬(qióng dōng)的意思:指寒冷严寒的冬季。
人烟(rén yān)的意思:指人口众多、繁华的地方。
塞人(sāi rén)的意思:指人多拥挤,无法进出或通过。
戍角(shù jiǎo)的意思:指军队在戍守边境时,角楼上的哨兵能够观察到边界的情况。比喻处于最前沿的防守位置,能够洞察事态发展。
朔雪(shuò xuě)的意思:指初冬时节的第一场雪,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开始或开端。
匈奴(xiōng nú)的意思:指野蛮、残暴的人或势力。
许和(xǔ hé)的意思:和谐相处、友好相处
- 鉴赏
这首《出塞曲(其二)》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紧张氛围,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复杂情感。
首句“穷冬生朔雪”,开篇即以“穷冬”点明时节,严寒的冬季,大雪纷飞,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气氛。接着“寒色满交河”,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寒冷与荒凉,交河之地,寒气弥漫,一片萧瑟。
“绝塞人烟少,荒城戍角多。”这两句通过对比人烟稀少与戍楼频繁的号角声,突出了边塞的荒凉与军事重镇的警戒状态。人烟稀少,意味着边疆地区人口稀疏,而戍楼上的号角声却频繁响起,显示了边防的紧张与警惕。
“关山同汉月,部落半羌歌。”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边塞的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相结合,关山与汉月相映成趣,既体现了边塞的壮美,也融入了民族文化的元素。同时,“部落半羌歌”则暗示了边疆地区的多元文化与民族交融。
最后,“欲破匈奴胆,君王莫许和。”表达了对战争的态度与策略思考。在面对敌对势力时,诗人主张勇敢地对抗,而非轻易妥协,体现了对国家尊严与民族利益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战争策略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民族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武曾之宣府
由拳城头月华白,张灯置酒宴征客。
由拳城外柳条青,平明相送出津亭。
羡君意气真无比,此去幽州几千里。
揽辔遥看冀北云,挂帆径渡淮南水。
太行山高日欲斜,边风飒飒飞尘沙。
候骑千屯吹觱篥,明驼一队奏琵琶。
上谷使者与君厚,辕门揖客论故旧。
伐鼓鸣笳部曲前,锦筵红烛军麾后。
觥筹交错坐忘疲,玉缸泻酒醉难辞。
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
丈夫三十犹未遇,走马穷边那复顾。
野狐岭下白草枯,卧龙冈上黄云暮。
客中行乐不知年,但看月出几回圆。
沙场忽听思归曲,应使乡关望眼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