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叶 致 远 韵 宋 /王 安 石 生 涯 聊 占 水 中 洲 ,岂 即 乘 桴 逐 圣 丘 。身 与 凫 飞 仍 雁 集 ,心 能 茅 靡 亦 波 流 。由 来 杞 梓 常 先 伐 ,谁 谓 菰 蒲 可 久 留 。乘 兴 吾 庐 知 未 厌 ,故 移 修 竹 拟 延 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波流(bō liú)的意思:形容事物连续不断地发展变化。
乘兴(chéng xìng)的意思:抓住机会,趁着兴头做某事。
乘桴(chéng fú)的意思:指乘坐木筏或木船过河,比喻借助别人的力量或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凫飞(fú fēi)的意思:指鸟飞行的姿态,形容飞行的姿势轻盈灵活。
菰蒲(gū pú)的意思:指人的性格或言行高尚,纯洁无瑕。
久留(jiǔ liú)的意思:停留时间较长,不离开或不离去。
茅靡(máo mǐ)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繁华富饶。
杞梓(qǐ zǐ)的意思:指杞国的梓树,比喻不值得珍惜或重视的东西。
生涯(shēng yá)的意思:人的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或事业。
吾庐(wú lú)的意思:指自己的住所或居所。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中洲(zhōng zhōu)的意思:指地理上位于两水之间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处于两个有利条件之间的地位。
- 注释
- 生涯:生活。
聊:姑且。
占:占据。
水中洲:水中的陆地。
岂:难道。
乘桴:乘坐小筏。
逐圣丘:追随圣贤的足迹。
身:身体。
凫:野鸭。
雁集:大雁群集。
心:心灵。
茅靡:随风摇曳。
由来:自古以来。
杞梓:有用的木材,如梓木。
常先伐:总是首先被砍伐。
菰蒲:芦苇菖蒲。
久留:长久留存。
乘兴:趁兴致。
吾庐:我的居所。
知未厌:还不满足。
故:所以。
延驺:邀请宾客。
- 翻译
- 我的生活就暂且在水中的洲渚上度过,难道是要坐着小筏跟随先贤的足迹?
身体像野鸭飞翔,心灵随大雁群集,心境如茅草随风摇曳,也随波逐流。
自古以来,有用的木材总是首先被砍伐,谁能料到这芦苇菖蒲能长久留存呢?
趁着兴致,我对自己的居所还不满足,所以打算移栽竹子,邀请更多的朋友来访。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次叶致远韵》。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都极富特色,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王安石的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
"生涯聊占水中洲"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好像随波逐流地选择一个水中的小岛来暂居。"岂即乘桴逐圣丘" 则透露出诗人追寻古圣先贤之意,仿佛在精神上与他们相契合。
接着 "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描述了诗人身体虽然随着鸥鸟(一种水鸟)一起飞翔,与大雁聚集,但内心却像茅草一样轻盈,可以在波涛中自由漂浮。这些意象展示了王安石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
"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菰蒲可久留" 表达的是一种对事物无常的感慨。在这里,“杞梓”指的是树枝和树干,而“菰蒲”则是水中植物。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强调了万事皆无常,不应过于依恋。
最后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脩竹拟延驺" 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在山中建造自己的小屋(庐),并没有感到疲倦,反而决定迁移到竹林中去,仿佛要与自然更深层次地结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王安石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他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晚饮西湖上归借榻吴山睡起偶作
旅愁底物堪破除,閒出西湖弄妍靡。
苍山为鬓水为鉴,烟幕霓裳秀而绮。
兴酣剧饮醉如泥,妄意将湖比西子。
傍人见之为绝倒,谓我愚痴长康似。
归来寂历竟何得,只有熏熏黑甜美。
梦魂依旧过西湖,潮怒殷床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