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岫连湖尽,春泉过涉闻。
犹馀下山磬,相送出林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以龙井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
首句“旧寺临流水”,点明了地点,古老的寺庙坐落于潺潺溪流之畔,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新亭坐夕曛”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诗人坐在新建的亭中,欣赏着余晖洒落的美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温馨的氛围。
“乱篁森度岭,片石郁生云”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竹林杂乱却生机勃勃地覆盖了山岭,一片孤零零的岩石上却生长着云雾,这种景象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碧岫连湖尽,春泉过涉闻”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碧绿的山峰与湖水相连,春日的泉水潺潺流淌,似乎能听到水声回荡在山谷之间,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最后,“犹馀下山磬,相送出林氛”以寺庙的钟声结束全诗,钟声悠扬,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心灵的共鸣,将人从尘世的喧嚣中引向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整个画面充满了超脱和禅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对匡庐、数椽矮屋,幽栖待抛簪组。
林泉一幅倪迂笔,写出皋鱼风树。凭述取。
道晚岁天涯,念切田园趣。东山杖履。
怅箕尾神归,炉峰梦断,月冷读书处。
平生志,手泽关心珍护。星星更题缣素。
白云亲舍依稀在,指点屏风瀑布。红尘误。
算水碧山青,面目长如故。那忘归去。
念卷里烟霞,胸中丘壑,五柳旧门户。
最是今番,慵寻绣线,笔墨那更还拈。
懊恼秋来情绪,却似春三。
翠锁眉痕愁对镜,暖融酒力懒添衫。
闲庭院,落叶响多,黄昏淡月疏帘。更点。
听渐永,灯影动,深宵窗隙风尖。
阁外哀鸿声急,晓枕恹恹。
不知消瘦今何似,恁般滋味我偏谙。
流光换,多少暗虫吟断,泪雨涟纤。
此夜秦淮,桃叶渡、兰舟桂桨。
回首处、金焦两点,水天一样。
望去金波惊万里,愁来白发三千丈。
笑闺中、赢得愧称兄,予差长。河桥畔,危楼上。
疏林隔,征帆漾。尽斜阳送眼,秋潮初涨。
十载别离劳梦寐,半生词赋同凄怅。
愿重来、还补谢家咏,人无恙。
当初湖上,记春风载酒,行吟兰楫。
一棹水云空阔里,随意狂歌散发。
就柳停舟,寻梅选梦,衣浣孤山雪。
十年而后,剩游多半消歇。
如今重到湖干,荒寒台榭,杨柳风吹折。
吹笛双鬟人去矣,闲了半湖烟月。
冷露凄猿,荒云葬鹤,风走虚廊叶。
伤心谁问,寒蛩除是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