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丹 阳 舍 舟 登 车 渡 江 宋 /杨 万 里 小 泊 楼 船 铁 瓮 城 ,勿 勿 又 作 绝 江 行 。看 他 蜡 烛 几 回 剪 ,听 尽 鸡 声 不 肯 明 。水 底 霜 寒 还 十 倍 ,夜 来 月 上 恰 三 更 。篙 师 好 语 君 知 否 ,江 面 侵 晨 镜 样 平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匆匆(cōng cōng)的意思:匆忙、急忙。
篙师(gāo shī)的意思:指船上的舵手,也泛指指挥者或领导者。
好语(hǎo yǔ)的意思:指言辞美好、善良的话语。
蜡烛(là zhú)的意思:比喻自我牺牲,为他人照明或服务。
来月(lái yuè)的意思:指将要到来的一个月份或时间段。
楼船(lóu chuán)的意思:楼船是指高大华丽的船只,也可指高楼大厦。
侵晨(qīn chén)的意思:指夜晚侵袭晨曦,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霜寒(shuāng hán)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也用来形容人的心情冷淡。
瓮城(wèng chéng)的意思:比喻思想、见识狭窄,不愿开阔眼界,固步自封。
夜来(yè lái)的意思:夜晚到来;指在夜间发生或到达。
月上(yuè shàng)的意思:指夜晚时分,月亮升起到中天的时候。
- 注释
- 小泊:小船停靠。
楼船:高大的船只。
铁瓮城:坚固的古城堡。
匆匆:急忙。
绝江行:渡江行程。
蜡烛:照明的蜡烛。
几回剪:多次剪短。
鸡声:鸡鸣声。
不肯明:不愿天亮。
水底霜寒:水下寒冷如霜。
十倍:加倍。
夜来月上:夜晚月亮升起。
恰三更:正好是三更时分。
篙师:撑篙的人。
好语:亲切的话语。
侵晨:黎明时分。
镜样平:像镜子一样平整。
- 翻译
- 在坚固的铁瓮城边的小码头停船,我又匆匆忙忙开始了渡江行程。
看着蜡烛被剪了多少次,直到鸡鸣声响起却还不肯天亮。
水下的寒冷仿佛增加了一倍,夜晚的月光正好照到三更时分。
船夫的话语你可曾留意?清晨的江面平静如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乘船过江的景象。"小泊楼船铁瓮城,匆匆又作绝江行"两句,勾勒出一幅急促离别的场景,小泊即小码头,楼船可能是指停靠在那里的船只,而“铁瓮城”则是一处军事要塞之地。诗人似乎是在仓促间再次启程。
"看他蜡烛几回剪,听尽鸡声不肯明"表达了夜未央而天即将破晓的氛围。蜡烛被剪去烛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鸡鸣声中却难以分辨晨光。
"水底霜寒还十倍,夜来月上恰三更"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诗人通过水中的霜寒和夜晚的月亮,将深夜的清冷与寂静传达给读者。
最后两句"篙师好语君知否,江面侵晨镜样平"展现了渡船工人的悠闲心态以及江面的宁静。篙师,即掌舟之人,他们似乎在交谈,而诗人并未详述其内容,只是感受到了他们的从容不迫。而“江面侵晨镜样平”则形象地描绘了清晨江面如同一面镜子般的平静与明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早晨过江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