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龙辞三章·其三》
《送龙辞三章·其三》全文
宋 / 陈造   形式: 古风

雷车轞兮电焱熹,孽氛静兮旱魃摧,龙之来兮慰我思

翠其幢兮羽旗,乘焕㸌兮纷躨跜。

龙之去兮盍徐之,蜚雨兮一且再。

室予居兮谷予饥,眷他州之枵橎兮,匪龙其吾曷依。

东阡北陌兮讴而嬉,右湖左海兮夜不扉,林屋之洞兮蟠翠微

琼餐兮贝宫,云璈玉妃

龙居无愧,功成兮龙则归,送龙兮陈辞

溪藻芡兮山有蕨薇,饯吾归兮几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陈辞(chén cí)的意思:指陈旧的言辞或陈词滥调。

翠微(cuì wēi)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旱魃(hàn bá)的意思:指旱灾严重,长时间无雨的天气。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蕨薇(jué wēi)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微不足道、不起眼。

雷车(léi chē)的意思:指行动迅猛如雷霆,威力强大的车辆或武器。

林屋(lín wū)的意思:指繁荣昌盛,人口众多的地方。

龙居(lóng jū)的意思:指崇高的地位或权力所在的居所。

我思(wǒ sī)的意思:指自己思考,有所觉悟。

无愧(wú kuì)的意思:没有辜负

羽旗(yǔ qí)的意思:羽毛做的旗帜,比喻威风凛凛,气势雄伟的样子。

玉妃(yù fēi)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或皇后。

云璈(yún áo)的意思:比喻人的才华和智慧超过常人,出类拔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龙神的场景,充满了神秘与敬畏之情。首句"雷车轞兮电焱熹"以雷电的形象象征龙的威严和力量,"孽氛静兮旱魃摧"则表达了龙消除灾害的功德。接下来的"翠其幢兮羽旗"描绘了龙的仪仗,"乘焕爚兮纷躨跜"则展现了龙离去时的华丽景象。

诗人恳切挽留龙神:“龙之去兮盍徐之”,希望龙能停留更久,"蜚雨兮一且再"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因为龙能带来丰沛的雨水。"室予居兮谷予饥"反映了人们生活的依赖,"眷他州之枵橎兮,匪龙其吾曷依"表达了对龙的深深依赖。

诗中还描绘了欢庆的场景,"东阡北陌兮讴而嬉,右湖左海兮夜不扉",人们在田野和海边欢歌庆祝。"林屋之洞兮蟠翠微"则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环境,"琼餐兮贝宫,云璈兮玉妃"是赞美龙神的居所和仙乐。

最后,诗人表达对龙神的感激和祝愿:"奠龙居兮无愧,功成兮龙则归,送龙兮陈辞",并以"溪藻芡兮山有蕨薇,饯吾归兮几时"作为送别的诗句,期盼龙神的回归,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敬意和感恩的送别诗。

作者介绍
陈造

陈造
朝代:宋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猜你喜欢

颜真卿朝回帖赞

公之素守,日烈霜严。公之大节,斗揭岩瞻。

笔势所存,心画可占。八法具体,匪柔匪铦。

庶汇流形,如鶱如潜。坱圠是似,端倪孰觇。

人以艺进,公以德兼。凛其高风,气压万签。

公神在天,公书在奁。系赞以藏,震于壬憸。

(0)

怀素千文帖赞

鹍鹏徙海,龙蛇起陆。思妙天随,神钟鬼哭。

垂露在手,非烟眩目。锦绂琼机,光我韫椟。

(0)

王洽永嘉帖赞

瑞牛出谷,既秉金箓。短辕逐犊,池凤是续。

栖梧食竹,葩奇韵馥。在此宝轴,手不可触。

神观玉立,宛若在目。恍其展读,乌衣之曲。

(0)

蒋观文钱塘天府二帖赞

尺瑜寸瑕,工所不弃。如公平生,抑有清议。

虽翰墨之仅存,亦世俗之共毖。

予独区区于别白,是亦或出于有意。

昔邹忠公以言得罪,士皆缩颈以避去。

公乃折简以自丽,由是而去,盖已无怼。

然则操觚刻椠,片言幅纸,其知所以行己也必矣。

以字达识,以识行字,举一知二,兹帖之所以可贵。

(0)

蒋丞相得男帖赞

仕遭时,相真主。材之充,泽斯普。以端逸,御妍妩。

谅予言,法当取。

(0)

杨文靖早间帖赞

道之在人,日用皆其事也。

待物必诚,所以达乎义也。

延平之津,伊洛之涯涘也。

笔端波澜,亦可想其似也。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